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教育哲学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9月15日 ~ 2024年01月0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1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有关哲学、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力求全面深刻地反映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试图在整合和创新中彰显自己的研究特色,尽可能将深奥的教育哲学理论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引领同学们基于哲学反思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本课程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有关哲学、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力求全面深刻地反映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试图在整合和创新中彰显自己的研究特色,尽可能将深奥的教育哲学理论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引领同学们基于哲学反思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是教育之智慧,旨在启迪教育智慧、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服务教学实践、反映学术前沿、催生教学创新。

1.帮助同学们对“教育哲学”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该学科独特的学科视野、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促进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中的人性问题、价值问题、知识问题、伦理问题、审美素养问题以及个人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等,扩展和深化同学们对于一些重要教育问题的理解。

3.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初步熟悉一些教育哲学流派,批判性地讨论它们的一些代表性学术主张。

4.鼓励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教育哲学学习经验,力图对同学们的人生成长和未来学术发展有所助益。

授课目标


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是教育之智慧,旨在启迪教育智慧、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服务教学实践、反映学术前沿、催生教学创新。

Ø1.帮助同学们对“教育哲学”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该学科独特的学科视野、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Ø2.促进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问题,如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中的人性问题、价值问题、知识问题、伦理问题、审美素养问题以及个人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等,扩展和深化同学们对于一些重要教育问题的理解。 Ø3.指导同学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教育哲学文献,初步熟悉一些教育哲学流派,批判性地讨论它们的一些代表性学术主张。 Ø4.鼓励同学们获得基于理性思考的积极的、自主的、研究性的教育哲学学习经验,力图对同学们的人生成长和未来学术发展有所助益。


成绩 要求

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考勤*20%+作业和单元测验*40%+小组学习和个人展示*40%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了解教育哲学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学习要求;(2)辨识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哲学的四种基本性质;(3)理解教育哲学的教育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和研究价值;(4)理解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5)培养初步的对于教育哲学学科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认同。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2)教育哲学的价值
(3)教育哲学的研究与教学方法
教育的历史发展
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教育哲学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初步理解我国古代几种主要的教育哲学传统;(2)了解西方教育哲学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批判性地认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及后现代教育哲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观点、学术影响和理论局限;(3)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教育问题的重要哲学论述,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在西方、苏联和我国的传播与发展。(4)重点理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哲学体系。
(1)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
(2)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的本质
课时目标:(1)了解教育概念的日常意义、定义类型以及主要的隐喻;(2)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够把握教育概念与教学、学习、训练、宣传等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教育本质认识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重点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一般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重要论述;(4)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教育的标准,理解教育的理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教育概念的语言分析
(2)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3)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人性论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中外历史上的人性论主张,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差别;(2)理解不同的人性论假设与儿童观、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辩证地看待不同人性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3)从实际出发,分析当代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人性论问题,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现代教育的人性关怀。
(1)人性论概述
(2)人性论与教育的关系
(3)当代教育中的人性问题与责任
认识论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和评析中国传统和西方认识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了解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掌握知识类型与课程建构的规律,理解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3)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其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把握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的原则要求;(4)能够就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从认识论视角进行分析。
(1)认识论概述
(2)知识的性质、类型与课程
(3)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
价值论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价值和价值论的基本概念;(2)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论、西方主要的价值思潮,重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3)理解教育价值的概念、类型和秩序,能够结合实际理解教育价值冲突的本质是教育价值排序的不同,把握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4)理解价值教育的概念及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的作用,批判性地看待20世纪英美主要的价值教育思想,重点掌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1)价值论概述
(2)教育价值
(3)价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伦理学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西方伦理学的主要流派,重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2)理解道德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包括德性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元伦理学;(3)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教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1)伦理学概述
(2)道德教育的伦理学基础
(3)教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美学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西方主要的美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理解美的多样性以及美学理论的丰富性;(2)理解美育的美学基础,包括美的需要与美育的必要性、美的特性与美育的特性以及美与美育的多样性等;(3)理解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之间的内在关联,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实践活动。
(1)美学概述
(2)美育的美学基础
(3)美育与人的创造性培养
社会哲学与教育
课时目标:(1)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社会哲学思想,在了解和借鉴西方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哲学思想;(2)辩证理解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以及我国良好社会秩序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自觉而有效地开展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教育;(3)立足于我国建设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社会哲学概述
(2)良好的社会秩序与教育
(3)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文化哲学与教育
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西方的文化哲学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理解教育的文化基础与责任,特别关注如何通过教育促进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3)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遭遇的挑战及其教育行动要点;(4)树立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文化对话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1)文化哲学概述
(2)教育的文化基础与责任
(3)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教育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哲方面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西哲方面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或《西方的智慧》、孙正聿的《哲学通论》

参考资料

1.基本学习材料(教材)

《教育哲学》编写组:《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拓展学习材料

(1)中国大学慕课课程《教育哲学》(陕西师范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

(2)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版;

(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5)[美]诺丁斯著:《教育哲学》,许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6)教育哲学课程的教学用ppt及随堂发的其他学习材料


常州工学院
2 位授课老师
张志欣

张志欣

副教授

刘丽

刘丽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