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会讲什么?
园林树木既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也直接改善和改良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植物文化的体现
者。绿水青山的实现需要在我们周围应用大量的园林树木,但是不是随意种植园林树木,而是根据城
市发展的需求科学地、艺术地应用园林树木,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和需求性的统一,能满足不同层次
居民对美化生活的需求,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研究园林树
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分类、习性、分布及其园林应用的科学,其中的分布主要侧重园林树木现在园林
绿地中的分布范围和使用现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园林树木学》课程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园林树木学的概念、特点、种质资源特点、
学习方法及发展趋;二、园林树木学的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对环境的影响及树种规划等内容;
三、各论,按科属讲授各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法、观赏性、园林应用和其它
等内容。课程依据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园林树木识别及应用进行设计,学生在学习平台,通过课
前测验、课中讲解、课后讨论的方式掌握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识别要点及园林应用方式,为园
林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你将收获什么?
通过学习,将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 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知识和分类体系;
2. 掌握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掌握园林树木的物候、年发育周期和环境因子对树木对其的影响、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3. 掌握城市树种规划 掌握不同城市进行树种规划的方法和内容,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指导;
4. 掌握和应用不同科属的园林树木 通过各论的学习,能识别和应用具有较观赏性的树木种类,
包括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流地区和华北的主要树种,大概102科600种树木,同时掌握不同科属
植物的识别方法。
适合什么人学习?
《园林树木学》课程目前面向具有一定植物基础的风景园林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学习或者对
植物感兴趣的人员学习,没有植物基础的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植物基础后继续学习,
也可为园林行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熟悉园林树木的作用;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形态特征观赏习性生态习性及园林用途,掌握树木物候期记载方法。
1、课程成绩=闭卷考试(40%)+其他成绩(60%)
2、其他成绩
(1)视频学习(20%)
(2)签到(5%)
(3)讨论+评论(5%)3次以上
(4)作业30%(物候10%+检索表5%+电子照片10%+小组作业5%)
作业要求
1.校园内树木物候期记载表(30种树木)
2.检索表(2-3次)
3.电子相册(30种树木的花、叶、果、应用等、按科属分类)
4. 以小组(3-5人一组,共10-12组)为单位编写一种植物的推送、科普宣传(一周一组,学院公众
微信号),可参照植物星球植物游记、国家植物园、辰山植物园、植物图鉴、中南林园林资讯)。
要有一定的园林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1 廖飞勇.风景园林树木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2
2 中国植物志编写组. 中国植物志1-80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
3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 张天麟. 园林树木1600种.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李景侠 康永祥 .观赏植物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 高润清. 园林树木学.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1年3月
7 陈月华, 王晓红.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8 卓丽环, 陈龙清. 园林树木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
9 中国植物智.https://www.iplant.cn/
1.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学银在线的账号。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我们的app学习通,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2.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或者随时给我们发邮件,邮箱地址:xueyinkf@chaoxing.com
3.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