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物理学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选修课,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高阶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了解物理课程改革;了解物理教学策略;掌握物理教学设计理论;掌握中学物理各课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方法。在能力方面,能熟练地对中学物理各种课型进行教学设计;能进行中学物理教学说课;能进行中学物理各课型课堂教学。在素养方面,具有先进的物理教学理念;具有解决物理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同时,课程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沿性,采用项目式理念组织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逐步进阶,以实现学生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范生、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想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非师范生、已经入职且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物理教师。
课程开展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总成绩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60%)和终结性评价(40%)。如下:
线上评价(20%)=在线学习讨论等(10%)+自测题(10%)
形成性评价(60%)=线上学习(30%)+小组课堂学习(30%)
线上学习(30%)=视频学习(10%)+讨论(10%)+单元测验(10%)
小组课程学习(30%)=小组发言(10%)+小组讨论(10%)+小组作业(10%)
终结性评价(40%)=教学设计(10%)+教学视频(20%)
绪论
0.1 绪论-1
0.2 绪论-2
1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程改革
1.1 物理课程的性质
1.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
1.3 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
1.4 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
1.5 课例研讨
1.6 教学案例
1单元测验
2 物理教学策略概述
2.1 教学策略概述
2.2 物理教学策略与应用
2.3 教学案例
2单元测验
3 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3.1 什么是物理教学设计
3.2 物理教学设计(一)
3.3 物理教学设计(二)
3.4 物理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3.5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3单元测验
4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4.1 物理概念概述
4.2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3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4.4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4.5 教学案例(一)
4.6 教学案例(二)
4单元测验
4单元作业
5 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
5.1 物理规律概述
5.2 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
5.3 教学案例(一)
5.4 教学案例(二)
5单元测验
5单元作业
6 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6.1 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6.2 物理演示实验设计
6.3 物理演示实验拓展策略
6.4 教学案例(一)
6.5 教学案例(二)
6单元测验
6单元作业
7 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7.1 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7.2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形式与功能
7.3 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7.4 常规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7.5 常规物理问题解决课应注意的问题
8 物理探究课教学设计
8.3 物理探究课课例分析
8.4 教学案例(一)
8.5 教学案例(二)
8.1 实验探究课的特点和基本理解
8.2 物理探究课教学设计
8单元作业
9 基于网络环境的物理教学设计
9.1 基于网络环境的物理教学设计
9.2 基于微课的物理教学设计
9.3基于平板电脑的物理教学设计
9.4 教学案例(一)
9.5 教学案例(二)
10 基于课程思政的物理教学设计
10.1 课程思政概述
10.2 基于课程思政的物理教学设计
10.3 教学案例(一)
10.4 教学案例(二)
10 单元作业
学习者需要具备普通物理、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参考书籍:
[1] 李新乡,张军朋主编. 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
[2] 张军朋主编. 初中物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张军朋主编. 高中物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4] 张军朋,许桂清.中学物理科学探究学习评价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 张军朋主编.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全汉炎,张军朋,李德安.高中物理课程实验设计(上、下).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
[7] 张军朋,李德安,全汉炎.高中物理微型实验.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
[8] 张军朋,李德安,全汉炎.高中物理趣味实验.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
[9] 物理课程标准:初中(2001年、2011年)、高中(2003年、2017年).
[10]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初中、高中.
[11] 物理教科书(初中、高中).
参考期刊:
[1] 物理教学.
[2] 物理教师.
[3] 物理实验.
[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5]中学物理.
[6]物理教学探讨.
[7]物理通报.
特别说明:本课程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学术期刊和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在这里表示感谢!如您需要帮助,请和课程团队取得联系!
E-mail:371219462@qq.com全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