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制剂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掌握药剂学的定义及基本内容;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基本定义及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掌握辅料及附加剂在各种剂型中的作用及应用;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药剂学的意义;熟悉新剂型的最新进展;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平时成绩(10%,考勤和学习通平台学习情况)和期中考试(20%)。
(2)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注意:
(1)根据学校规定,凡三次考勤抽查不到者,取消本学期成绩评定的资格;
(2)课程论文、作业、报告等不得抄袭,一经查实,平时成绩以零分处理。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基本内容]
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任务与研究内容;
2. 新剂型与辅料的应用;
3. 药典简介与相关法规;药剂学的国内外发展。
[基本要求]
1. 掌握药剂学及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药剂学的任务,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
2. 熟悉药典、处方、GMP、GLP等概念和意义;
3. 了解药剂学的国内外发展。
第二章 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 (2学时)
[基本内容]
1. 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2. 药物制剂优化的具体方法和原理应用;
3. 新药报批内容和申报。
[基本要求]
1. 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
2. 熟悉常用药物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及相应方法;
3. 熟悉常用优化设计方法及在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
4. 了解新药报批的内容和申报。
第三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 (2学时)
[基本内容]
1.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化学动力学原理;
2.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3. 新药报批中药物及制剂的稳定性试验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化学动力学原理;
2. 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
3. 熟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了解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4. 熟悉新药报批中稳定性试验方法和具体要求。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2学时)
[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特性与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基本要求]
1.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特性与应用;
2. 重点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特性、HLB值的计算及其应用;
3.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第五章 液体制剂 (4学时)
[基本内容]
1. 液体制剂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
2. 常用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 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特点;
2. 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熟悉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法与稳定性;
3. 了解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
第六章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4学时)
[基本内容]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
2.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如水处理、过滤、热原除去、灭菌与无菌等技术;
3. 注射剂的处方基本组成、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
4. 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和眼用制剂的制备和举例。
[基本要求]
1. 掌握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2. 掌握注射剂常用附加剂及处方设计要点;
3. 熟悉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与参数;
4.了解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和生产工艺;
5.了解眼用制剂特点与处方基本组成。
第七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 (2学时)
[基本内容]
1.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的定义和特点;
2. 固体制剂的粉碎、筛分、混合与干燥方法;
3. 胶囊剂、滴丸剂的处方工艺和质量检查。
[基本要求]
1. 掌握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及滴丸剂的定义、特点;
2. 熟悉胶囊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与质量检查方法;
3. 熟悉滴丸剂的常用基质与处方组成特点;
4. 了解固体制剂的粉碎、筛分、混合与干燥方法。
第八章 固体制剂-2(片剂) (4学时)
[基本内容]
1. 片剂的类型、常用辅料和基本处方组成;
2. 片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 片剂的包衣特点,糖衣的基本工艺;薄膜包衣的材料和设备;
4. 片剂处方设计和质量检查;
5. 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压片过程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片剂处方的基本组成、片剂辅料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掌握片剂的质量要求及测定方法;
3. 熟悉片剂薄膜包衣的材料与制备方法;
4. 熟悉片剂的处方设计和质量检查;
5. 了解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与压片过程常出现的问题。
第九章 软膏剂、栓剂、膜剂和气雾剂 (4学时)
[基本内容]
1. 软膏剂、栓剂、膜剂和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软膏剂/栓剂的基质与处方工艺;栓剂的处方设计、吸收途径与新剂型。
3. 膜剂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
4. 气雾剂的组成与装置,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与质量评价。
[基本要求]
1. 掌握软膏、栓剂、膜剂和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熟悉软膏剂、栓剂的各类基质和组成,熟悉乳膏剂制备工艺;
3. 熟悉栓剂的处方设计、吸收途径和质量要求;
4. 熟悉膜剂的成膜材料,了解膜剂的制备工艺;
5. 熟悉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工艺,了解气雾剂的抛射剂和质量要求。
第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2学时)
[基本内容]
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概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与类型,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物相鉴定;
2. 包合物的制备技术概述,常用包合材料,包合物的制备技术与物相鉴定;
3. 微囊(微球)的特点和载体材料,微囊(微球)制备方法和原理,微囊(微球)的质量要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1. 掌握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技术、微囊化技术的定义与应用特点;
2. 熟悉固体分散载体材料、包合材料的种类及常用制备技术;
3. 了解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的物相鉴定;
4. 熟悉微囊(微球)的特点和载体材料的种类,了解微囊(微球)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第十一章 缓控迟释制剂与靶向制剂 (4学时)
[基本内容]
1. 缓控迟释制剂与靶向制剂的概念与特点;靶向制剂的结构、分类、作用机理和评价;
2. 缓释、控制释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缓、控释制剂的辅料分类、处方特点与工艺,择时与定位释药制剂;
4. 脂质体的制备与的应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在药物制剂中应用。
[基本要求]
1. 掌握缓、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与作用特点;掌握靶向制剂的分类和评价;
2. 熟悉缓、控制释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缓、控释制剂的辅料与应用;熟悉骨架片与渗透泵片处方组成与工艺;
4. 熟悉脂质体的分类、特点与制备;了解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应用。
第十二章 经皮吸收制剂 (2学时)
[基本内容]
1. 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和分类;
2.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和设计原理;
3.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方法、生产工艺与质量评价。
[基本要求]
1. 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熟悉几种药物经皮吸收促进剂;
3. 了解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和研究方法。
学生应具备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
参考教材:
1、吴正红,祁小乐 主编,药剂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
主要参考书:
1、方亮 主编. 《药剂学》(第8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平其能、屠锡德、张钧寿、朱家壁、郑梁元 主编. 《药剂学》(第4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4、Michael E. Aulton, Kevin M.G. Taylor. Aulton's Pharmaceutic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edicines. 5th Ed. Elsevi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