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大家选择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感谢大家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了让大家对这门课有更多的了解,特作以下课程说明:
一、选课要求
本课程坚持机会公平和双向选择的原则,不拒绝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同学,无论大家是否在选课平台选到了该课程,都有机会再次做出选择。两周试听课结束后将我们将根据大家的课堂及作业表现公布最终选课同学的名单,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对授课教师和课程内容的评价自主决定是否选修本课程,本课程自第三周起谢绝旁听。
由于教师、教室和教育学部资源的限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这门课最终选课人数不会超过30人。任课教师和助教根据以下三个标准确定最终选课名单:
出勤情况:决定选修本课程的同学需要全程参加前两次课程的学习,未参加课程学习的同学和缺课的同学不在考虑之列,本课程全程2次缺勤没有成绩;
网络学习平台提交作业的情况,目前作业内容、要求和提交时间均已在网络平台公布,逾期不提交作业的同学视为自动退课;(不能登录该课程的同学可以找助教同学,添加到该课程平台,为公平起见,本课程作业只接受在爱课程平台提交)
作业质量,同学们两次课作业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作业质量不高或者不合格的同学不建议选择该门课程;
本课程全程为汉语授课,绝大部分阅读材料也是汉语,因此对留学生的语言要求较高,留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与中国学生相同,请留学生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慎重考虑是否选修本课程。
本课程作业多,要求高,大约需要同学们280-300小时的时间投入,你的学习动机、能力和兴趣决定着你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建议大家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各项学习安排后再做决定,此外,强烈建议同学们咨询以往选修过该课程的同学,充分了解情况后作出慎重选择!
二、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做中学”。作为任课教师,我对研究方法课程的理解是:研究方法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技能的习得类似,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学会的。试想大家学习骑自行车和学习游泳的过程,我们都是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逐渐练就了如何掌握平衡,如何控制速度和方向,在水中学会了如何换气,如何配合手脚动作。这门课的学习也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按照以下三条线索展开:
1. 质性研究理论与案例的学习
2. 在上课过程中跟随着老师设计的研究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项质性研究
3. 自己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项属于自己的质性研究工作
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阅读,练习,数据分析等工作等待着大家。在这门课中,我的角色是教练员,指导者,而不是传道士,所以讲授不会占很多时间,我们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讨论、交流、评价、分析、反思甚至争论上,在理解和沟通中逐渐感悟质性研究,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做质性研究。
学习要求:
1. 这门课的特点是作业多,每次课都有学习任务,都有过程性评价;
2. 这门课对同学的能力要求高,如果你无法完成作业,或者作业标准达不到要求,请自觉退课;
3. 这门课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小组成绩占每位同学平时成绩的70%,因此请大家重视团队合作;
请每位同学确定选修本课程之前慎重考虑,期待与同学们共同度过80天精彩的质性研究之旅,预祝大家在本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满满!
任课教师:白滨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每部分成绩各占50%
平时作业的形式是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小组成绩占每位同学平时成绩的70%
期末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份完整的质性研究论文,占总成绩的50%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
质性研究方法概论;
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选取研究对象
研究关系的处理
抽样方法
研究伦理。
第三部分:研究资料的收集
访谈法;
实物收集法;
观察法;
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论证。
第四部分:研究资料的分析
主位文化与客位文化的分析
寻找本土概念
分析思路的呈现
对资料进行编码和抽象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讨论
扎根理论的建构
结论的效度及其检验方式
研究反思。
第六部分:学术论文撰写
叙述的角度和声音
细节和具体程度
引言和分析的比例
质性研究报告撰写
1.【德】伍威.弗里克:《质性研究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朱丽叶.科宾:《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
4.凯瑟琳.马歇尔:《设计质性研究》(第5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
5.斯丹纳:《质性研究访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6.迈尔斯,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啊,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