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性主干课程,按照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设置,对应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领域2:小学教育基础”中的第2模块“课程设计与评价”。作为《标准》规定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唯一的课程基本理论领域的专门课程,本课程既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微型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创新能力,也肩负着提升学习者课程理论素养的使命。
本课程超越将“一般性的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与结构移植到“小学课程领域”的做法,揭示和阐述了当代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专门价值目标、特殊系统结构与具体活动过程,创建了反映国内外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术前沿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框架见下图: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创新性。现已开发并应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主要有“以案例为依托”的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教学法、“以小课题为支撑”的研究性教学法、“以互助为基础”的协作教学法和“以阅读为载体”的读书研讨法等。课程以视频为主要媒体、以多种教学资源辅助,既有教师对理论要点的详细讲解、对重点案例的深入分析、对关键问题的精要点拨,也有学习者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或微型课程的展示及相应的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
课程配套了相应的教材,主要学习方式包括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参与网上讨论,完成单元测验、课程作业和考试等,适宜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
课程设计与评价,是目前小学教师的“短板”。有别于仅让学习者拓展视野、增加体验的定位,本课程着眼于复合型能力训练,学术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知识点和技能点多。认真完成本课程的全部学习,将显著提升自己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学微型课程开发-小学课程评价”三大核心能力,大幅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论素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卓越小学教师的要求和期待。
本课程针对师范教育过去“培养合格教师”的滞后目标定位问题,根据当代“优秀教师期待”的实际诉求和国家“卓越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确立了培养卓越型小学教师的高端目标定位,激发并引领师生投身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创新,切实培养学习者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微型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创新能力,提升学习者的课程理论素养。
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将课程目标区分为“必达目标”和“发展目标”,要求所有学习者都完成必达目标,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追求发展目标。
必达目标主要为:
1.认真学习“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内容,系统阅读相关教材;
2.掌握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提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微型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的基本能力。
发展目标主要为:
1.开展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相关专题研究;
2.养成提出、研究与解决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相关问题的习惯,逐步提升课程素养;
3.获得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微型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研究成果。
本课程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由期末作业(25%)、过程性测验与作业(65%)和课堂讨论(10%)三部分构成。总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所有客观题由网络系统直接评分,期末作业主观题由授课教师评分,过程性作业主观题由授课教师评分和同伴互评分数综合而成。
模块一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原理
第一单元 小学课程基本内容概述
小学课程的定义及类型
第二单元 小学课程发展历史与现状
(1)西方小学课程的历史与现状;(2)中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与革新
第三单元 小学课程研制的原理与方法
(1)小学课程研制的原理;(2)小学课程设计的层次、模式及任务;(3)课程规划与设计;(4)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和类型;(5)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四单元 小学课程评价的原理
小学课程评价的原理
模块二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单元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1)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基本原理、意义及模式;(2)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走向;(3)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出路及新生长点
第二单元 小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小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2)小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享(“旅游中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数学大富翁校本课程开发与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单元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设计
(1)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设计;(2)小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享(“数学寻宝”校本课程开发与“密室逃脱之解密分数”校本课程开发)
第四单元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设计
(1)小学校本课程评价设计;(2)小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享(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从心启航”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低年级性别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第五单元 小学校本课程分享会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案例分享
模块三 小学微型课程开发
第一单元 微型课程开发概述
(1)微型课程设计的新理念;(2)当前微型课程开发的现状与走向;(3)微型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
第二单元 小学微型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小学微型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2)微型课程流程设计;(3)小学微型课程开发校本模式实例——东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资源
第三单元 小学微型课程实施与评价设计
(1)小学微型课程实施与评价设计;(2)小学微型课程开发校本模式实例——东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第四单元 小学微型课程设计分享会
(1)奔跑吧,健康;(2)数学广角之搭配问题;(3)非洲之旅教学案例
模块四 小学课程评价
第一单元 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评价概述
第二单元 小学学本评估
小学学本评估
第三单元 小学学习化评估
(1)小学学习化评估概述;(2)小学学习化评估开发
第四单元 小学学习性评估
(1)小学学习性评估概述;(2)小学学习性评估开发
第五单元 小学学习段评估
(1)小学学习段评估概述;(2)小学学习段评估开发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专门探讨“课程设计与评价”,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儿童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和“教育哲学”等前导课程衔接,为进一步修习“有效教学”和“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主教材:
曾文婕,潘蕾琼,黄甫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辅教材: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曾文婕.微型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曾文婕.运筹帷幄——教学设计的方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Q : 这门课“高大上”,学起来会不会很难啊?
A : 本课程着眼于复合型能力训练,确实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为了既降低课程难度又让学习者的课程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办法:
(1)将需要提升的三大课程关键能力划分出能力序列(如: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分解为“课程选题能力-目标设计能力-内容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据此设置本课程的单元序列,采用“小步子、上台阶”的方式,一步一步地予以切实训练。
(2)提供了系列典型案例(包括学习者自己开发的课程方案)并予以深入分析,为学习者完成作业及相应能力提升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3)理论的讲解尽量精要、有针对性、深入浅出,能够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也让课程理论成为分析和解释实践中课程问题的有力工具。
任何核心能力的训练,都需要投入一定时间。每周投入3-4小时,认真完成本课程的全部学习,您将显著提升自己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学微型课程开发-小学课程评价”三大核心能力,大幅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论素养。
Q : 这门课的内容,与我看到的其他课程论内容有些不一样?
A : 本课程超越将“一般性的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与结构移植到“小学课程领域”的做法,突出“‘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特点。
而且,在小学“课程设计”领域,特别突出了现在小学迫切需要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微型课程开发”这两项内容的学习。
在小学“课程评价”领域,顺应国内外评估发展前沿趋势,突出了“学习为本评估”的原理解读和方法指导。这也是本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本课程的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已经通过在SSCI和CSSCI期刊刊发论文和学术会议上进行主题报告等方式,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
Q : 如何安排这门课的学习,请老师提些建议?
A : 我们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在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将使您更加轻松。
(2)积极参加课程讨论,有时候,他人的一个想法能够给您带来很大的启发。
(3)注意课程进度,留意讨论、测试等截止日期,以便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取得证书。
(4)配合教材学习MOOC,有利于整理思路、明晰要点、深化思考。配套教材《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正文边白处配备二维码资源,包括视频、案例和参考文献等,敬请关注。
Q : 学习这门课,是否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
A : 本课程主要面向师范生、一线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对课程设计与评价感兴趣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即使您没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也不用担心,我们将尽可能地帮助您理解理论、分析案例并迁移应用。只要您愿意投入学习,想要掌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相关技能,都可以加入我们的课程。
期待各位学习者的加入!让我们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