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 建设你的专属在线教育平台
中国大学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对外汉语教学法
分享
spContent=本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上在讲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线下结合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通过实践、体验、反思和行动的方法和手段,使修课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明晰外语教学方法与思想历史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学会运用对外汉语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基本模式,形成初步的对外汉语教师职业认同,并能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与本课程相关的有三个核心问题:whathowwhy,涉及课程的内容维度,方法维度和理念维度。

内容维度看,本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十八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个模块为语言知识教学模块,包括如何教语音,如何教汉字,如何教词汇,如何教语法以及如何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个模块为汉语技能教学模块,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第三个模块为汉语教学设计模块,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资源设计以及如何撰写教案;第四个模块为教师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和教师语言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让你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更有国际汉语教师的“范儿”。

方法维度看,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引领、需求驱动、案例解析、模拟课堂和体验反思等手段,旨在让修课者通过课程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引领旨在通过学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与方法,了解外语教学方法与思想历史演变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架起连接“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桥梁;需求驱动是指我们的课程主要针对国际中文新手教师初入汉语国教育领域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需求;案例解析是指通过分析初入职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案例,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对外汉语教学规律;在模拟课堂中,我们会让目前修读课程的同学现场模拟课堂教学情境,更加直观地再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和解决之道;通过体验反思,我们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个人和小组教学体验活动,更加深入地思考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国际汉语教学知识和能力。

理念维度看,在本课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案例知识和实践、反思能力,这是基于我们对于优秀教师成长和学习特点的理解和信念,也就是我们课程的理念维度。学术界用学科教学知识——PCK,也就是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来命名这种知识。如果我们把学生有关汉语言和文化的知识称为与knowing相关的知识,把学生的教学实践体验称为有关中文教育与doing相关的知识,那么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就形成了学生成长becoming的知识,正是基于对于中文教师成长规律的理解,本课程强调通过案例积累、实践体验和反思行动来促进学生完成由一个会说汉语的中国人成长为会给外国人教中文的专业国际中文教师这一化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授课目标

       本课程始终把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旨在培养学生以下知识、能力水平:

1. 知识目标:1)掌握国际中文课堂管理的内涵与方法;(2)了解对外汉语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基本模式;(3)掌握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主要方法。

2. 能力目标:1)树立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认同;(2)掌握语言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

3. 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教授汉语语言,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基本能力;(2)培养学生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和文化传播基本素养。

成绩 要求

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体现过程评价,注重学习效果评价,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等评价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连贯完整,过程可回溯。具体评定内容为:

线上学习(10% 学生完成SPOC课程知识点学习,以线上课程学习的计划进度、学习行为为依据;

平时作业(10% 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式实践,完成论文撰写、课堂试讲、微课录制等任务,教师评分与小组互评分数相结合;

课外讨论(10% 学生参与线上话题讨论,每人每学期就高选择其中3次计入考核;

文献选读(10% 学生阅读课外延伸文献,提交阅读笔记;

在线测试(10% 学生完成SPOC课程单元测试及期中测试,系统自动生成成绩;

线下考试(50% 学生进行线下期末考试,考核完整学期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系统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陈晓霞(2017)基于翻转课堂的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建构,《海外华文教育》第4期。

2.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2016)《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参考案例·初级综合课》,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姜丽萍(201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姜丽萍、李俊芬(2014)《课堂活动设计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4)《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6.李珠、姜丽萍(2008)《怎样教外国人汉语》,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7.盛炎(1990)《语言教学原理》,重庆:重庆出版社。

8.王宁(2015)《汉字构形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9.王秀荣(2013)《国际汉语汉字与汉字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王瑞峰(2009)短文阶段综合课课文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互动,《语言教学研究》第6期。

11.张辉、杨楠(2006)《汉语综合课教学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2.杨惠元(2010)综合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