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1月06日 ~ 2020年04月19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13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学习科学是21世纪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教师超越个人经验的局限,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指导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更有效、更高效、更个性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习科学是21世纪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教师超越个人经验的局限,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指导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更有效、更高效、更个性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领域的知名学者罗伯特加涅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就需要首先熟悉和掌握人类关于自身学习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成果。

人类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而学习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认知科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一门全新的研究教与学的跨学科领域,是21世纪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及国内教育发达地区都已经开始将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变革,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教育部原副部长玮钰院士[课程链接]呼吁要“以学习科学研究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华东师范大学前副校长任友群教授[视频链接]在“世界教育前沿峰会”(2018年10月)上指出:“学习科学的使命之一是让我们关注到真实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学习科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最后一定要落地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要考虑到学习科学”。

《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是为一线教师及对学习科学教学应用感兴趣的教育管理人员、职前教师等提供的一门教师教育MOOC,是“爱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系列课程之一,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问题(情境)导入——学习科学知识与原理分析——教学策略改进建议——技术环境支持”的思路设计和开发,包含了脑与学习科学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名师经验分享、优秀课例、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环境介绍等内容。

本课程主体内容共五个模块,课程的学习时间为13周,共50学时。

关注课程微信公众号:学习科学进课堂,及时接收课程通知,了解更多学习科学知识。

----------------------------------

二期部分学员学习收获与心得展示


ctotu:在学习本周内容之前,我对学习的理解是单纯的知识或技能习得的过程,学到的东西和付出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学习本周内容之后,我对学习的理解是学习是一种强化反应,是获得知识、是知识建构,学习的过程与脑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脑神经的研究我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发生的机制,也能采用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比较学习前后,在对“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上我的变化不再单一、狭隘,认识到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活动,是各个脑神经中的“小精灵”不断“活动”的结果,是可以更为科学的进行的。

 

曾令英:教师应当着眼于眼前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营造课堂的氛围。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鼓励多表扬。


慎思笃行G:在大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地位,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种由机械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将能很好地改善遗忘的情况,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觉努力,而且需要教师的引导。老师要了解学习及记忆规律,以恰当的方式安排和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将记忆规律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还有更多学员心得,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中以精彩多样的形式向您展示!同时我们也希望您加入课程,在讨论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学员分享、交流、学习!

----------------------------------


如有任何疑问,请在课程论坛中进行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我们的课程邮箱为:learningscience@163.com

授课目标

1.了解多学科(尤其是脑与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视角关于人类学习研究及全球教学变革实践的最新进展,拓展和更新自身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及教学设计观。

2. 理解和掌握当代认知科学关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

3.认识和了解影响人类学习的多种非认知因素及对教学的影响,例如元认知、情绪、动机和情境等。

4.熟悉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并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5.提高信息素养及网上交流与协作的技能。

课程大纲

课程准备篇

活动0.1 教师说课程系列视频

活动0.2 课程适合我吗?

活动0.3 我做好准备了吗?

活动0.4 课程模块学习导语合集

活动0.5 学员说课程系列视频

【猜猜看】谁会和我一起学习?

【谈观点】你认为教师为什么要关注学习科学?

课程引言:教师为什么要关注学习科学?

0-0 学习导语

0-1 了解学习科学

0-2 学习科学与教师教学实践

0-3 人工智能、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

讨论区

课程引言单元测验

模块一:学习是什么

1-0 学习导语

1-1 关于学习的三种“隐喻”和“全视角理论”

1-2 脑与学习

1-3 21世纪的新型学习观

1-4 中华传统学习理念及其价值

讨论区

模块一单元测验

模块二:记忆的过程与教学的节奏

2-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2-1 人类记忆的三种模式

2-2 人类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及特点

2-3 学习情境中的保持规律

2-4 有效教学的“节奏”建议

2-5 如何进行有效练习

2-6 教学课例

讨论区

模块二单元测验

第一次大作业

模块三:学习的环境与有效的课堂问答

3-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3-1 学习的环境与社会支持

3-2 情绪与学习

3-3 如何营造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

3-4 如何提高课堂问答的深度

3-5 教学课例

讨论区

模块三单元测验

模块四:学习的动机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4-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4-1 元认知与自主学习

4-2 动机与学习

4-3 马扎诺的“教学的思维系统图”

4-4 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5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4-6 教学课例

模块四单元测验

模块五:意义建构与学习者的深度理解

5-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5-1 长时记忆中知识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5-2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5-3 “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5-4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研究

5-5 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和深度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区

模块五单元测验

第二次大作业

第二次大作业课例视频

第二次大作业课例视频

视频讲座回放

视频讲座回放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关于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最好具有一定的教学实习、实践经验。


证书要求

为了保障证书权威性,平台不再支持免费证书,只提供认证证书,认证证书会收取费用,为100元。

参考资料

(1)[美]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

(4)[美]Sousa.脑与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6)[美]泰勒斯通.提升教学能力的10项策略:运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7)[美]安布罗斯.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新西兰]哈蒂等.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9)[美]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0)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11)[美]马扎诺,皮克林.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2)[美]马扎诺.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3)梁林梅,李志. 从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概念与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12).

(14)[美]苏泽.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美]施瓦茨等.科学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本课程的部分学习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视频来自互联网,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 ,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团队联系。

邮箱:learningscience@163.com


更多免费精彩课程,欢迎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MOOC”微信公众号: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专题网站:https://tmooc.icourses.cn

常见问题

Q1: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首先,您需要有一个爱课程网或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您需要特别注意:学习前请完善您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上注册帐号的邮箱信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只选用一种帐号<网易云课堂帐号/爱课程帐号>登陆学习)。

      其次,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活动,参与课程考试

      最后,课程的重要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公告、课程的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送,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Q2: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没问题。

      本课程将按周发布和更新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时间共10周

我们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安排,尤其是要保障每周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或多或少,完成当周课程的内容。

     (2)积极参与课程论坛中的讨论,与各位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收获、困惑与体会。

     (3)遵守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和善交流。

     (4)请勿上传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节约宝贵互联网资源。

     (5)请勿发表非法违规信息,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空间。

更多内容请参与本课程“课程准备篇”中的微视频:例如“教师说课程”、《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网络学习者——网络课程学习建议》。


Q3:第一期学员的学习经验分享

1.哪些课程内容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最有帮助?

A:学员认为对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最有帮助的课程内容从高到低分别是:

140分钟课堂的两个高效期和一个低效期及分段教学策略;

2)促进学习者长时记忆和深度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

3)激发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策略;

4)有效练习的教学策略;

5)激发学习者课堂参与的有效教学策略。


2.哪些课程资源对于自己的课程学习最有帮助?

A:学员认为对于自身的课程学习最有帮助的数字化资源从高到低分别是:

1)“名师说经验”系列微视频;

2)“教师说课程”微视频;

3)专家讲座视频;

4)用于模块学习内容回顾的思维导图;

5)课程微视频及与微视频配套的PPTword文本。


3.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的主要收获有哪些?

A:在课程学习收获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

1)激发了对于脑科学和学习科学关注和学习的兴趣;

2)初步了解了关于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新知识与新进展;

3)了解了一些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4)认识到了自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5)更新了自己的学习观;

6)找到了改进自身教学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

显示全部
爱课程
4 位授课老师
梁林梅

梁林梅

教授/博导

朱书慧

朱书慧

副教授

刘永贵

刘永贵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3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