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暑期强化
期末考试会员
认证学习
微课程教学法
第1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7月08日 ~ 2025年11月2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周
进行至第1周,共21周 已有 116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49)
spContent=微课程教学法是用课程理论指导课程的微观组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它起源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建立了从学习知识走向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创造了把教学模型落到实处的学习设计方法(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是移动互联时代促进教师和学生超常规发展的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时代,微课程教学法秉持“AI支持教学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把综合性、跨学科、真实性、实践性、批判性、创造性、核心素养发展落到实处,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师创造了一系列教学奇迹。欢迎中小学教师、有志于投身中小学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师范院校教材教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课。
微课程教学法是用课程理论指导课程的微观组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它起源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建立了从学习知识走向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创造了把教学模型落到实处的学习设计方法(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是移动互联时代促进教师和学生超常规发展的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时代,微课程教学法秉持“AI支持教学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把综合性、跨学科、真实性、实践性、批判性、创造性、核心素养发展落到实处,实践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师创造了一系列教学奇迹。欢迎中小学教师、有志于投身中小学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师范院校教材教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 学习微课程教学法,只要严格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要求完成课时学习设计,即设计合格,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就能迸发出来;只要能够按照要求设计课堂检测,就能顺利完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质量评价;只要根据要求创意出微项目学习,新课标强调的综合性、跨学科、真实性、实践性、创造性就能落到实处,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2. 微课程教学法是课程理论应用于课程的微观组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微课程教学法》MOOC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微课程教学法概论。介绍微课程教学法的定义、教学模型、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以及如何把新课标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二、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实务。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渗透“AI助推教学创新”的方法;三、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管理和实验的组织。
  3. 学习《微课程教学法》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创新,具备“隔空”指导学生从事高质量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创意微项目学习促进学生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4. 本课程借鉴课程理论精华,着眼于系统最优化组合教学要素,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开发而成,渗透“AI助推教学创新”是其鲜明特点,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做中学”是其研修特色。
授课目标
  1. 通过学习微课程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新课标转化为现实的力教学量。
  2. 通过作品分析与交流,提升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大纲
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
课时目标:⑴了解微课程教学法的定义。⑵了解微课程教学法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
1.1 微课程教学法的定义
1.2 课程四大范畴与课程的微观组织
1.3 课程原理简介
1.4 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及其运作
课时目标:⑴了解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结构;⑵理解重新认识学习主体和教师职能对于促进学习的意义;⑶了解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运作方式;⑷能分辨“微课程”和“微课”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2.1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结构
2.2 重新认识学习主体
2.3 重新认识教师职能
2.4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运作
2.5 “微课程”辨析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
课时目标:⑴了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定义;⑵理解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基本模块与教学模型的关系;⑶理解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任务、流程与特征。
3.1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定义
3.2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基本模块及其与“教学模型” 的关系
3.3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任务
3.4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流程
3.5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特征
如何把新课标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
课时目标:⑴了解把新课标转为为教师的教学行动的两个抓手;⑵了解微课程教学法与新颁《课程方案》的联系;⑶了解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的策略。
4.1 把新课标转为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两个抓手
4.2 微课程教学法与新颁《课程方案》的联系
4.3 把新颁《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行动的策略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达成目标及其提炼方法)
课时目标:⑴了解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两个定义与结构;⑵了解达成目标的提炼方法;⑶能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
5.1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两个定义
5.2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结构
5.3 达成目标定义及其作用
5.4 具体精准提炼达成目标的方法
5.5 小学达成目标案例分析
5.6 中学达成目标案例分析
5.7 问题达成目标的案例评析
5.8 完成提炼达成目标的作业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
课时目标:⑴了解学习任务的作用及其与达成目标的关系;⑵了解学习任务设计的方法;⑶能结合真实学习材料设计目标管理、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
6.1 学习任务的作用及其与达成目标的关系
6.2 学习任务设计的方法
6.3 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的案例串讲
6.4 完成设计“学习任务”的作业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下:学习方法建议与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设计)
课时目标:⑴了解“学习方法建议”的功能定位及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⑵了解“学习方法建议”设计中的注意事项;⑶了解“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功能与设计中的注意事项;⑷完成除“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之外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7.1 学习方法的功能定位
7.2 学习方法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
7.3 “学习方法建议”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7.4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功能定位
7.5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7.6 完成“学习方法建议”设计的作业
生成性人工智能(GAI)在“任务单”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课时目标:⑴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工作特点;⑵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优势与缺陷;⑶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助力“任务单”设计的策略与方法;⑷能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助力“学习任务”设计。
8.1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工作特点
8.2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优势与缺陷
8.3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助力“学习任务”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8.4 完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助力“任务单”设计的作业
配套学习资源在微课程教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时目标:⑴理解“配套学习资源”在微课程教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⑵了解“配套学习资源”的开发方法;⑶了解配套学习视频开发的注意点;⑷了解生成性人工智能(GAI)替代视频开发的方法。
9.1 配套学习资源在微课程教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9.2 配套学习资源的开发方法
9.3 配套学习视频开发的注意点
9.4 用生成性人工智能(GAI)替代视频开发的方法
录制视频的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录制视频的方法。
10.1 “录屏软件+PPT”录制视频的方法
10.2 手机录制视频的方法
10.3 “数位板+录屏软件”录制视频的方法
10.4 《万彩动画大师》录制视频的方法
10.5 直接用PPT录制视频的方法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达成目标的设计方法)
课时目标:⑴了解课堂学习任务单的结构和各栏目的作用;⑵了解课堂学习的任务和性质;⑶理解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的设计方法;⑷能按要求设计出课堂学习的达成目标。
11.1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结构与作用
11.2 课堂学习的任务和性质;
11.3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的设计方法
11.4 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设计的作业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中:“检测”“进阶”任务的设计)
课时目标:⑴了解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与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的区别和联系;⑵了解确定“检测”的范围和难度的方法;⑶了解“检测”设计的性质、形式、作用和设计原则;⑷理解“进阶”的性质和形式,了解“进阶”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2.1 课堂学习任务设计与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12.2 确定“检测”的范围和难度的方法
12.3 “检测”的性质、形式和作用
12.4 设计“检测”任务的原则
12.5 “进阶”的性质和形式
12.6 “进阶”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2.7 完成“检测”“进阶”两项学习任务的作业
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下:如何创意微项目学习)
课时目标:⑴了解微项目学习的功能、定义,以及“”三大精华“”与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⑵了解⑶了解微项目学习的两种形式;⑷了解创意微项目学习主题的方法。
13.1 微项目学习的功能和定义
13.2 “微项目学习”与项目学习的渊源及其与践行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
13.3 微项目学习的两种形式
13.4 创意微项目学习的方法
13.5 用生成性人工智能(GAI)创意微项目学习的方法
13.6 微项目学习设计例说
13.7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案例
13.8 完成创意微项目学习的作业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教学质量管理
课时目标:⑴理解系统设计中目标管理与教学质量的关系;⑵了解“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⑶理解两个基本信念对学习质量的影响
14.1 系统设计中目标管理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14.2 课程实施中的评价管理
14.3 TMMC基本信念对学习质量的影响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组织
课时目标:⑴了解组织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法;⑵了解组织课堂学习的方法。
15.1 课前自主学习的组织
15.2 课堂检测活动的组织
15.3 课堂进阶活动的组织
15.4 课堂微项目学习的组织
考试
课时目标:完成课程设计:设计开发一套“三剑客”。
16.1 按时完成
16.2 按时上传
阅卷
课时目标:阅卷
17.1 阅卷
17.2 结分
公布成绩
课时目标:公布成绩
18.1 上传审核
18.2 成绩发布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具有学科背景,并希望实现由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

2.具有心理学悟性和擅长AI指令尤佳。

参考资料

1.参考书:

(1)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2)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公众号:

常见问题

Q : 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

A : 微课程教学法是用课程理论指导课程的微观组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它起源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创新,建立了从学习知识走向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创造了以高质量学习为鲜明特征的学习设计方法(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促进教师和学生超常规发展的教学方法。


Q :什么是微课程?

A :“微课程”应当属于课程序列,而不是课程资源序列,两者不可混淆。微课程教学法的所谓“微课程”是用课程理论指导课程的微观组织(一课时或一个单元)而形成的设计教学与组织教学的系统,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组织形式、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具有宏观课程微观组织的特性。


爱课程
11 位授课老师
金陵

金陵

微课程教学法创始人

俞叶

俞叶

高级教师

周丽

周丽

一级教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67168人参加

教育学

郭翠菊

73337人参加

心理学入门

陈红兵

102826人参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湘虹

7846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