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课计划】
在2019年课程计划开设三期,开课时间安排如下:03月06日(第11期)、07月03日(第12期)、10月09日(第13期)。本课程内容会不断更新,请有需求的新老学员及时关注,也欢迎大家将课程推送给您身边感兴趣的同事和朋友。
【本期课程内容更新】
1. 讨论区添加了“常见问题库”模块,从信息化建设、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收集到的往期学员常见问题,以及学员的回答;
2. 为满足学员需求,课件中将补充“智慧校园”专题的资源,包括最新的国家政策、学校案例等等。
课程共分为5讲,每讲的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第1讲 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管理
主要是帮助管理者理解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及与其工作的关系,明晰研修的主要任务;引导管理者了解我国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能够结合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围绕学校的六大主要工作领域,建立对信息化领导力的诉求。能够初步思考技术可能对于学校管理的支持作用,设计学校信息化规划的初步框架。
第2讲 学校规划与技术支持
理解技术对学校的支持;探析如何提高技术服务于学校工作诸多方面的效能;聚焦于:数字化认知工具、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与智慧校园等概念,引导管理者来思考如何借助于信息化系统规划学校的工作,并逐步形成规划的基本方案。
第3讲 专题沙龙:信息化管理者对话
结合已经形成的部分研修作品,引导参与研修的管理者展开深度对话,初步建立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到信息化领导力的建构的路径,并能够通过进一步修订个人的信息化规划方案来呈现其能力变化。
第4讲 课堂变革与教学创新
通过简单的技术体验活动,引导管理者学会从应用需求出发,理解技术对学校管理的各方面工作的支持作用,适度聚焦于数字化课堂,激活管理者形成深度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其它课程的冲动。
第5讲 行动反思与管理创新
结合案例来引导管理者思考其学习过程,增强信息化应用的信念;进一步理解技术与学习的相依关系,引导其思考如何在学校信息化应用中展开具体行动,不断改变工作方法,实现管理创新。
课程特色资源:整体规划案例分享、特色项目案例分享、信息化关键术语整理
第0讲 准备篇
活动0.1 走进课程
活动0.2 开启学习
制作PDF文档
第1讲 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管理
活动1.1 初始研修任务
活动1.2 走进信息化领导力
活动1.3 设计学校信息化规划
活动1.4 技术体验:云盘
本讲总结
单元一测验
单元一作业:初步架构“学校信息化规划”框架
【整体规划案例分享】信息化教育在行动·走近南京
整体规划案例分享
第2讲 学校规划与技术支持
活动2.1 探讨如何优化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活动2.2 如何提高教学环境建设效能
活动2.3 如何让智慧校园更具智慧
活动2.4 技术体验:思维导图
本讲总结
单元二测验
单元二作业:初步架构“学校信息化发展项目”
【特色项目案例分享】信息化教育在行动·走近南京
特色项目案例分享
第3讲 专题沙龙:信息化管理者对话
活动3.1 修改学校信息化发展项目——寻找切入点
活动3.2 研习学校信息化发展项目——案例观摩
活动3.3 技术体验:Kahoot
本讲总结
单元三测验
单元三作业:完善“学校信息化发展项目”
第4讲 课堂变革与教学创新
活动4.1 体验混合式学习课堂
活动4.2 理解什么是混合式学习
活动4.3 掌握混合式学习的资源设计与工具应用方法
活动4.4 技术体验:Camtasia Studio
本讲总结
单元四测验
单元四作业:制作技术体验的小视频
智慧校园案例
智慧校园案例分享
第5讲 行动反思与管理创新
活动5.1 反思学校信息化应用推进的阶段
活动5.2 反思我的教育信息化意识
活动5.3 决策学校信息化应用的行动
活动5.4 团队建设与管理创新
活动5.5 基于绩效技术的管理创新
活动5.6 技术体验:worktile感受在线项目管理
本讲总结
单元五测验
单元五作业:完善“学校信息化规划”的整体方案
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授课对象:学校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等。
课程讨论(30%):每讲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
单元测试(20%):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次,3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
单元作业(50%):每周的单元作业都是围绕同一份作业(“学校信息化规划”)不断完善;
获得课程证书要求:最终分数(由以上三部分组成)85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
证书的形式包括免费证书(电子版)和认证证书(包含可查询验证的电子版和纸质版2个版本),你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认证证书的收费标准为100元/份。
图书推荐1:《信息化教育在行动·走近南京》
该书扎根于南京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实践,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育人文化营造、课程教学变革、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优化、外部环境调适等领域,构建了一个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典型案例剖析框架,聚焦行动理念、特色项目、教学应用、学生成长等方面,从行动到思考,呈现了一条从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中观层面(规划、项目等)通往微观层面(教学创新)的路径,相信能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直接借鉴。
(该书更多介绍请扫以上二维码)
图书推荐2:《从环境到智慧: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促进应用效能的整体提升。本书从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对当下信息化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现象进行了剖析,倡导立足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建立系统的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并重点就如何构建面向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如何促进信息化应用走进常态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从形态学的视角建立教学设计思维范式,分析了设计项目化学习和学习时间线的具体方式。
本书主张学校信息化变革不应仅仅聚焦于学习环境,而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主要观念的形成得益于长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期待本书能够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工作者,包括地区的信息化教育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广大学科教师提供参考,同时也欢迎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选择阅读。
(该书更多介绍请扫以上二维码)
文章推荐: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
沈书生.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29-33.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过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力量,主张校长具备敏锐的眼光,广泛吸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助力学校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个人价值观的倾向或偏执,校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保守或激进属性,从而出现信息化教育价值的伪多元性。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要去除这种伪多元性,促进学校在信息化时代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