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牙体解剖、牙列、咬合与颌位及口腔功能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牙体解剖基本知识,学会辨认离体牙,绘画并雕刻牙体形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技能,掌握口腔功能特点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过程考核,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并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1. 知识目标:通过对牙体正常形态结构、牙列、咬合与颌位及口腔功等知识的学习后, 学习者能够认识并讲述牙体形态特点,并建立立体感,理解并掌握口腔功能活动的规律。
2. 技能目标:运用已掌握的牙齿形态的理论知识,学习者能够辨别并塑牙体结构。同时运用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等理论知识,学习者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并解决口颌系统功能问题。
3.职业目标:拥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概述
1.1牙的演化
1.2牙的组成和分类
1.3临床牙位记录法
1.4牙体解剖常用名词
1.5牙冠表面常用名词
第二章 牙体解剖学
2.1上颌中切牙
2.2上颌侧切牙及下颌切牙
2.3尖牙组
2.4上颌前磨牙组
2.5下颌前磨牙组
2.6上颌第一磨牙
2.7上颌第二磨牙及上颌第三磨牙
2.8下颌第一磨牙
2.9下颌第二磨牙及下颌第三磨牙
2.10乳牙共性特点
2.11乳前牙形态特点
2.12乳磨牙形态特点
2.1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的更替
2.1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2.15牙髓腔概述
2.16前牙髓腔形态
2.17前磨牙髓腔形态
2.18磨牙髓腔形态
牙体解剖学
牙体解剖学
第三章 牙列与咬合
3.1牙列
3.2牙体的正常倾斜规律
3.3牙列的(牙合)面形态特征
3.4牙尖交错(牙合)
3.5乳牙(牙合)特征
3.6替牙(牙合)特征
第四章 颌位及下颌运动
4.1下颌三个基本颌位
4.2前伸及侧方颌位
4.3下颌开闭口运动
4.4下颌侧方运动
4.5下颌前伸及后退运动
4.6下颌边缘运动
4.7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第五章 咀嚼
5.1咀嚼的发育与神经控制
5.2咀嚼运动
5.3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
5.4咀嚼运动的肌肉活动
5.5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第六章 口腔感觉
6.1口腔颌面部痛觉
6.2味觉
第七章 实验
7.1 上颌中切牙雕刻
7.2 上颌第一前磨牙堆塑
7.3 下颌第一磨牙雕刻
系统解剖学
1.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七版,王美青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辅助教材:《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谢秋菲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
3.拓展教材:《Wheeler‘s Dent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Occlusion》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Las Vegas, Nevada. Tenth edition.
Q1: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谁?
A1 : 课程主要是面向口腔专业专科生、本科生、规培生、研究生及口腔医务工作者,而且是进入口腔学习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因此学习者可能并没有口腔专业方面的先修知识。也适合想要了解口腔相关基础知识的社会人员。
Q2 : 我来晚了,课程已经开课,我还能加入课程学习吗?
A2: 可以的,您随时可以加入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