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传播史话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 2021年12月30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52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57)
spContent=本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了传播科技史的发展,两位80后年轻教师授课风格轻松、活泼。
本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了传播科技史的发展,两位80后年轻教师授课风格轻松、活泼。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从传播技术的角度讲述传播史。
旨在通过主要概念和形象说明技术与传播效果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分为,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网络时代五个部分。
每个部分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传播事件说明传播方式的演变。


授课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传媒发展历史的梳理,使同学们把握各个时代传播主体、传播符号、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技术、传播类型、传播现象、传播内容、传播机制、传播秩序、传播制度、传播理念以及传播功能等的发展规律,增强传播媒介知识和素养,提高从事新闻、传播专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该领域新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一、史前时期

1、人类自身信息的传播

2、传播工具的使用

3、口语的诞生

测试

作业

知识拓展推荐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

二、口语传播

1、口语和记忆

2、口语和形象

测试

作业

三、新媒体时代的口语传播

1、新媒体时代的口语(一)

2、新媒体时代的口语(二)

3、向书面文化的演变

测试

作业

四、文字传播

1、纸和笔

2、汉字与字母

3、中国的简牍书

4、欧洲的手抄书

测试

作业

五、印刷传播

1、印章与拓片

2、雕版印刷

3、活字印刷

测试

作业

六、印刷机与印刷业

1、古腾堡的印刷机

2、现代出版印刷业

测试

作业

七、电子时代

1、电报

2、广播

3、电视

4、微博

测试

作业

八、网络时代

1、计算机的起源

2、互联网的起源

3、网络文化的变迁(一)

4、网络文化的变迁(二)

测试

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无需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施拉姆:《人类传播史》远流出版社,1996年。


常见问题

知识性问题请参考以下书目: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沃尔特·翁。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新新媒介》,保罗·莱文森。


郑州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振宇

王振宇

副教授

推荐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903071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32836人参加

哲学问题

章雪富

144442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397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