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行为篇(组织行为的文化溯源)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河南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省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一直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发理念,通过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文化渊源,开发出《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与组织行为学体系构建》专著,帮助学员修炼个体心智水平、提升群体诱导能力、提高组织行为效能,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双创意识,提升战略眼光,挖掘未来领袖潜质,鼓励践行企业家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为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提供支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探讨中原文化对个体修身养心、群体冲突化解、团队建设和组织发展作用机理,帮助学员通过修身养心、自我强化和内观自省,实现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提升学员心智水平和认识世界能力;加深对内圣外王和修齐治平的理解,塑造以组织承诺为核心内涵的组织忠诚,提升学员忠信爱国、求真求实和责任担当意识;帮助学员理解贵和尚中、知行合一、和合有为文化内涵的行为逻辑,有助于学员以史观己、以史明理、以史明志,增强学员文化自信,提升群体诱导能力、提高组织行为效能,挖掘企业家精神特质、培养学员未来领袖潜质。

授课目标

     本课程作为混合式慕课,倡导以生为本,课程内容设计注重需求导向,教学环节和见面课设计采用盘转课堂方式,每个视频均采用“起、承、转、合”方式导入话题、关联知识点、凝练行为逻辑、注重实操应用,激发参与热情、鼓励学术争论、引发深入思考、增强学员在线学习的获得感。

       本课程开发兼顾原创性与严谨性相结合、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原则,原创性与严谨性方面,通过采用“起、承、转、合”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独创养心修身“登山模型”、行为诱导“不倒翁模型”、组织架构“蝴蝶模型”、文化重塑“庙堂江湖模型”和能力提升“新五力模型”,诠释国人个体、群体与组织行为的文化逻辑;学术性与趣味性方面,学员不仅可通过视频自学、论坛问答、系统弹题、小节测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并可采用见面课堂、课堂翻转等方式进行线下交流,还可通过构建的组织行为本土化理论和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文化传承与应用创新方面,根植中原文化,探讨个体心智修炼、群体行为诱导和组织文化重塑问题,有助于培养学员文而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掘中原文化时代价值,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力。

        见面课环节涉及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执行效果”和“创新创业概念内涵和路径”等内容,主讲教师作为河南省优秀创业导师、郑州大学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通过独创“登山模型”,加深了学员对“人生境界”、“幸福感悟”的认知,提升了学员“自动变焦”工作能力,帮助学员养成“用专业眼光分析非专业问题”的行为习惯,树立“尊重规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创新创业意识对学员产生较为积极的心理影响和正向的行为引导作用。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1]    阿瑟·史密斯[美].中国人的性格.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    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北京:长安出版社,2003.

[3]    贝淡宁.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M].中信出版社.2016(9)

[4]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5]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6)

[7]    曾仕强.中国式思维.[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3)

[8]    陈春花. 激活个体: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陈春花. 激活组织: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0]   成君忆.中国历史周期律:朝代更迭中的管理变革.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1]   大前研一.M型社会.[M].中信出版社.2010(10)

[12]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

[13]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

[1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15]   孔丘.论语.[M].中华书局.2016(1)

[16]   劳伦斯·彼得.彼得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

[17]   勒旁.乌合之众.[M].勒旁.译林出版社.2016(1)

[18]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人民出版社.2015(9)

[19]   林语堂.吾国吾民.[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6)

[20]   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10(12)

[2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1)

[22]   罗宾斯等.管理学(1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3]   罗宾斯等.组织行为学(16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4]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9)

[25]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这是你的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26]   尼科洛·马基亚维利.君主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7]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九州出版社.2011(7)

[28]   秦晖.传统十论.[M].东方出版社.2014(1)

[29]   司马迁.史记. [M].中华书局.2016(1)

[30]   孙武.孙子兵法.[M].中华书局.2016(1)

[31]   王学泰.发现另一个中国:对江湖、庙堂与民命的历史考察.[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6)

[32]   吴承恩.西游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

[33]   吴礼权.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4]   吴思.潜规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5]   吴思.血酬定律.北京:工人出版社,2003.

[3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法制出版社2015(10)

[37]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M].中信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

[38]   杨乔雅.大国工匠:寻找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7)

[39]   杨忠.组织行为学:中国文化视角.[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40]   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上海:三联书店,2007.

[41]   詹姆斯·M·库泽斯.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2]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3]   章岩.礼尚往来:中国礼仪法则.[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7)

[44]   郑玄.礼记.[M].中华书局.2016(1)

[45]   朱子彦.中国朋党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6(8)

[46]   醉罢君山.春秋无义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47]   朱美光.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与组织行为学体系构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11)


常见问题

章节讨论题

第一章

1、你是否偶尔感受到在按照别人的逻辑活着?

2、你认为大学生活对你的人生有什么重要作用?

3、你对自己了解多少?有没有时候感觉不认识自己?

第二章

1、如何理解“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2、怎样才能实现“做真正的自我”?

3、如何理解和使用课程中所提及的识人方法?

4、作为知识分子,怎样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第三章

1、诸葛亮的忠诚,属于组织承诺的哪个阶段(服从、认同和内化)?

2、从“范蠡三徙”故事入手,分析为什么他没能实现“连续承诺”?

3、如何看职场培训的“打屁股”、“下跪爬行”和“当街自骂”现象?

4、对比项羽和刘邦的分封诸侯行为,分析员工组织承诺提升策略。

第四章

1、怎样依托“不倒翁模型”,玩转人际关系?

2、从“士不可以不弘毅”入手,分析知识分子怎样坚守个人信念?

3、分析子产“不废乡校”的现实意义。

4、从墨家组织,分析打造高效团队的技巧。

第五章

1、从“五服制度”,分析国人做事找“关系”,做人认“圈子”现象。

2、从历代重视民间信息收集角度,分析非正式沟通的现实价值。

3、古人的“礼尚往来”与当前的“请客送礼”有何异同?

第六章

1、如何把握人的真实需求?

2、从“不得其门”故事,分析目标设置理论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3、如何理解光武帝刘秀是个“行为矫正的高手”?

第七章

1、谈谈组织结构设计传统原则,对实现组织“分权制衡”的意义。

2、从组织结构设计动态原则,分析组织如何实现与环境的适应性。

3、从宋朝历次变法入手,分析如何提升组织变革的有效性?

第八章

1、组织文化的核心层、制度层和符号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五子之歌”和“西门豹治邺”故事,分析组织风气养成的关键环节?

3、从对待“侠客”和“隐士”态度角度,分析组织软实力提升策略。

第九章

1、为什么我们勤学苦练,但学习效果却不佳?

2、从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我们不善于沟通?

3、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吗?(四)

4、如何理解“领导力”,是“激发人们自愿追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