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大家好,欢迎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俗话说,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抓好管理乃兴企之道。当下,企业管理提升也成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不仅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者能力提高和职业成长重要因素。管理学就是在大量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集众智,聚合力,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课程从基础理论认知,到实践中的细节管理,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强调管理的职能和基层管理者的岗位技能培养,虚实结合,校企共建。我们的教学团队将为您开启从优秀到卓越的学习之旅。
大家好,欢迎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俗话说,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抓好管理乃兴企之道。当下,企业管理提升也成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不仅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者能力提高和职业成长重要因素。管理学就是在大量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集众智,聚合力,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课程从基础理论认知,到实践中的细节管理,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强调管理的职能和基层管理者的岗位技能培养,虚实结合,校企共建。我们的教学团队将为您开启从优秀到卓越的学习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管理学基础知识图谱链接
(打开方式:页面全显示,右键点击链接,在新标签页或新窗口打开即可观看)
管理学基础知识图谱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管理学基础》是我校工商企业管理及其他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建设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标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对标企业单位基层管理职业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共建共育,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及时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本课程从学生就业出发,融入创新创业、企业管理实例,构建课程主体+就业岗位+企业需求“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课程突出对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决策管理、团队管理以及执行管理等管理技能的提炼,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使学生具备综合管理素养和技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一体两翼课程体系
丰富的课程资源
怎么学习?
能够获取什么?
课程的特色与亮点
授课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以管理思想的培养、启迪为基础,进行管理四大职能实用技能的训练,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课程培养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管理方法;2.掌握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具体方法;3.能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技能目标:1.能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2.能为组织或组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能制定系统规划和活动方案,能发展创新组织架构,并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要素关系;4.能激励和领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能对组织各主要活动环节进行控制以确保活动过程正常运作,能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与方法开展管理活动,能不断变通和创新管理理论与管理手段。
素质目标:1.培养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2.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健康的工作习惯和心态,具备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自修能力,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变通和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课时目标:了解课程概况,整体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框架,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能够明确学习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促进就业适应能力的提升,实现职业成长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1.1 课程概述
1.2 课程标准
1.3 课程整体设计
1.4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1.5 岗课证赛融通
项目一:初窥门径,认识管理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能够知道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和岗位职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培养学生能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深入、系统思考大数据时代对管理实践的挑战。思政目标: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对企业管理的价值;树立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备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及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1 学习准备
2.2 情景导入
2.3 任务学习
任务1:什么是管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任务2: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任务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任务4:管理与组织环境
2.4 实践训练
2.5 企业高管面对面
2.6 拓展学习
2.7 项目小结
项目二:与时偕行,管理追源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历史,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学派古典管理理论的观点与内容,能够正确评价不同管理理论的优缺点。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性眼光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发现管理活动新规律;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对企业管理的价值;树立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
3.1 学习准备
3.2 情景导入
3.3 任务学习
任务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任务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任务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任务4:古典管理理论—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任务5:古典管理理论—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3.4 实践训练
3.5 企业高管面对面
3.6 拓展学习
3.7 项目小结
项目三:谋而后动,计划先行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计划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按照计划工作的程序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计划的方法制定计划。思政目标:通过计划工作开展的程序和制定方法,培养学生计划制定、执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了解自我,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4.1 学习准备
4.2 情景导入
4.3 任务学习
任务1:计划工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任务2:计划的特性和类型
任务3:计划工作的程序
任务4:计划工作的一般方法
4.4 实践训练
4.5 企业高管面对面
4.6 拓展学习
4.7 项目小结
项目四:策驽砺钝,目标驱动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目标管理的内涵,能够描述目标管理的过程,并能够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进行运用。思政目标:把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5.1 学习准备
5.2 情景导入
5.3 任务学习
任务1:认识目标
任务2:目标的性质与确立原则
任务3: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任务4:目标管理的过程
任务5:目标管理的应用与评价
5.4 实践训练
5.5 企业高管面对面
5.6 拓展学习
5.7 项目小结
项目五:善谋行远,战略布局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战略的涵义和构成要素,能够描述战略管理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其任务,能够正确理解不同类型战略的特征及其实施方法。提高在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案例,让学生能够明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民族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强化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性眼光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发现管理活动新规律,并主动适应环境的勇气和能力。
6.1 学习准备
6.2 情景导入
6.3 任务学习
任务1:认识战略
任务2:战略的构成要素与体系
任务3:战略管理的过程
任务4:稳定型战略
任务5:发展型战略
6.4 实践训练
6.5 企业高管面对面
6.6 拓展学习
6.7 项目小结
项目六:玄谋庙算,决策之道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决策内涵,以及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学习不同的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个人素养。思政目标:通过《超强台风》课程引入案例,让学生明白生命至上的决策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复杂问题的决策原则。
7.1 学习准备
7.2 情景导入
7.3 任务学习
任务1:认识决策
任务2: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任务3:决策的过程
任务4:决策的方法
7.4 实践训练
7.5 拓展学习
7.6 项目小结
项目七:治众如寡,组织设计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公司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思政目标:通过课程及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组织变革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8.1 学习准备
8.2 情景导入
8.3 任务学习
任务1: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任务2: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任务3: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任务4:组织结构的形式
8.4 实践训练
8.5 拓展学习
8.6 项目小结
项目八:择人任势,人岗适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人员配备的程序和原则,能够根据企业需要和选聘程序进行人员选聘,掌握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考评的方法,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思政目标:通过课程引入案例,明白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认识自己在人才竞争中的差距,培养学生的人才意识和职业岗位意识,以及职业成长和竞争能力。
9.1 学习准备
9.2 情景导入
9.3 任务学习
任务1:组织中的人员配备
任务2: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和选聘标准
任务3: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和选聘方法
任务4: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
任务5: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9.4 实践训练
9.5 企业高管面对面
9.6 拓展学习
9.7 项目小结
项目九:运筹帷幄,领导艺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能够理解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明确领导权力的来源和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知道如何搭配领导班子,掌握领导艺术,并能够运用领导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思政目标:通过钱学森和《高山下的花环》案例片段,引导学生认识领导者的权力构成因素,和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升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
10.1 学习准备
10.2 情景导入
10.3 任务学习
任务1:领导的实质
任务2:领导班子的构成
任务3:领导特征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
任务4:领导权变理论
任务5:领导的艺术
10.4 实践训练
10.5 企业高管面对面
10.6 拓展学习
10.7 项目小结
项目十:整旅厉卒,激励动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激励内涵和激励过程,掌握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能够分析评价不同激励方法对组织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思政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励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1 学习准备
11.2 情景导入
11.3 任务学习
任务1:认识激励
任务2:如何对需求进行激励—需要层次理论
任务3:激励中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任务4:激励中的期望激励理论
任务5:激励中的强化激励理论
11.4 实践训练
11.5 企业高管面对面
11.6 拓展学习
11.7 项目小结
项目十一:虚实相应,沟通艺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沟通的意义,区分不同的沟通类型,了解有效沟通存在的障碍和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掌握沟通的技巧和管理冲突的策略。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沟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沟通技巧和方法,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12.1 学习准备
12.2 情景导入
12.3 任务学习
任务1:认识沟通
任务2:沟通的分类
任务3: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12.4 实践训练
12.5 拓展学习
12.6 项目小结
项目十二:因势利导,控制基础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控制工作过程和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明确控制工作遵循的原则和具体工作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控制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在实际管理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思政目标:通过海尔公司的案例,引导、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3.1 学习准备
13.2 情景导入
13.3 任务学习
任务1:控制与控制系统
任务2:控制工作的过程、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13.4 实践训练
13.5 拓展学习
13.6 项目小结
项目十三:因利制权,控制系统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了解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方法,掌握几种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思政目标:通过张瑞敏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企业家和企业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素养,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推动社会进步。
14.1 学习准备
14.2 情景导入
14.3 任务学习
任务1:人员控制系统和方法
任务2: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
任务3: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
任务4: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任务5: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14.4 实践训练
14.5 拓展学习
14.6 项目小结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具有基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2.有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3.知道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理论不是现实,但是是对现实的最好理解。
参考资料
(一)主要教材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管理学基础》,王龙、李爱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2月第2版。
(二)参考教材
《管理学基础》,郎润华、曾庆双、唐亮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第2版;
《管理学基础》,王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2版;
《管理学基础》,左芊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第2版;
《企业管理学基础》,马翔、魏国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
《管理基础实训》,王巧莲、赵胜男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常见问题
问:如何才能学好管理学?
答:管理学本身来源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并用于指导我们用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在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当然需要跟我们的现实中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学中做,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