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5日 ~ 2025年07月0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传感技术是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是构成信息科学系统的重要组成。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是建立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电路原理”等课程基础上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课,也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理解各种传感器的特点,了解传感器发展趋势,通过了解我国传感器发展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会设计较典型的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并具备进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测量的技能,并分析其性能。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设计出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的新型传感器,以适应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3.能够利用经典传感器及其、信号调节电路和显示仪器验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合适的补偿电路进行误差补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相应传感器的工作性能。



成绩 要求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综合评定方法。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到课情况、作业、实验完成情况及报告等组成。平时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记录为依据。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项  目

比例

出勤

10%

作业

20%

实验完成情况

10%

实验报告

10%

期终考试

50%

(具体考核内容自定)

 

总计

100%

注:按照学校相关政策,完成免听生的各项手续者,综合计分方法为:平时作业20%,实验完成情况10%,实验报告10%,期终考试60%,总计100%

课程大纲
传感器绪论
课时目标: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的重要性。了解国内传感器发展的艰苦历程。
1.1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地位
1.2 传感器的发展历史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课时目标:使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际含义,明白国内应用的现状,激发创新精神。
2.1 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定义
2.2 特征及技术指标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通过常用仪器的学习认识传感器知识的重要性。标准意识培养,了解国内传感器的测量标准。
3.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原理
3.2 误差处理
电容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认识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及重要性。创新意识培养,同一场合不同方式测量的优劣比较。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
4.2 各类传感器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电感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通过不同的电感式传感器,认识磁场形式的多样化。成本意识培养,不同形式传感器的应用场合。
5.1 变气隙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5.2 差动变压器
5.3 电涡流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能量的相互转化与利用讲解。物质的节约意识,不同能量转化的不易。
6.1 石英晶体与压电陶瓷的作用原理
6.2 测量电路特点,测量信号特点
磁电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多变量系统中的问题的求解方式。复杂系统意识,变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要从全局考虑问题。
7.1 磁感应式传感器
7.2 霍尔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理论与定律在现实实践中的利用方式。原创意识,任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创新。
8.1 热电阻
8.2 热电偶
8.3 测温芯片
光电式传感器
课时目标:同种物理现象在不同物体中的表现分析。创新意识培养:通过最新光电技术的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
9.1 外光电效应
9.2 内光电效应
9.3 光生伏特效应对应的传感器
展开全部
浙江工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宪保

王宪保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