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认证学习
汉唐考古十五讲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8日 ~ 2025年06月24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10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4)
spContent=本课程立足于汉唐考古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汉唐考古的时间、空间、气候、环境、生态以及文化等多重背景进行宏观讲授导入课程后,分别按照“国都与王城”、“帝陵与墓葬”、“祭祀与宗教”、“交通与漕运”、“冶铁与铁器”、“简牍与帛书”、“陶瓷与窑址”、“壁画与石刻”、“玉器与金银”、“帝国的边缘”、“交流与互鉴”等11个专题,对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考古发掘收获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时间演进为轴线进行详细解读,从微观与宏观、横向与纵向等多角度揭示汉唐时期的时代特质和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明共同体及中华文化圈的辐射影响,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以及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
本课程立足于汉唐考古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汉唐考古的时间、空间、气候、环境、生态以及文化等多重背景进行宏观讲授导入课程后,分别按照“国都与王城”、“帝陵与墓葬”、“祭祀与宗教”、“交通与漕运”、“冶铁与铁器”、“简牍与帛书”、“陶瓷与窑址”、“壁画与石刻”、“玉器与金银”、“帝国的边缘”、“交流与互鉴”等11个专题,对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考古发掘收获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时间演进为轴线进行详细解读,从微观与宏观、横向与纵向等多角度揭示汉唐时期的时代特质和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明共同体及中华文化圈的辐射影响,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以及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汉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辉之页,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成就至今仍影响深远。汉唐考古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军事、文化、民族,以及历史地理、建筑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唐考古十五讲”MOOC 采取专题授课形式,立足于汉唐考古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汉唐考古的时间、空间、气候、环境、生态以及文化等多重背景进行宏观讲授导入课程后,分别按照“国都与王城”、“帝陵与墓葬”、“祭祀与宗教”、“交通与漕运”、“冶铁与铁器”、“简牍与帛书”、“陶瓷与窑址”、“壁画与石刻”、“玉器与金银”、“帝国的边缘”、“交流与互鉴”等11个专题,对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考古发掘收获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时间演进为轴线进行详细解读,从微观与宏观、横向与纵向等多角度揭示汉唐时期的时代特质和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明共同体及中华文化圈的辐射影响,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以及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

“汉唐考古十五讲”MOOC 主要面向有一定历史考古知识积累的本科学生修读,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的线上人文通识课程,使学生对汉唐时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脉络形成系统、多维的认知,以提升不同专业本科学生的文博考古和历史文化知识素养。同时,还可满足社会公众完善文博考古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

授课目标

1. 了解汉唐考古发掘研究的主要收获与成果;


2. 认知汉唐时期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3. 理解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4. 思考汉唐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课程大纲
汉唐历史大脉络
1.1 春秋时期
1.2 战国时期
1.3 秦
1.4 两汉时期—西汉
1.5 两汉时期—东汉
1.6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汉唐地理与环境
2.1 汉唐时期气候变迁
2.2 汉唐时期政区地理
2.3 汉唐时期经济地理
2.4 汉唐时期文化地理
2.5 汉唐时期疆域变迁
2.6 汉唐时期世界格局
汉唐文化特征
3.1 高峰与低谷
3.2 独尊与兼容
3.3 吸纳与融合
3.4 佛教的传播
3.5 丝路文化交流
3.6 汉唐文化影响
汉唐考古回顾
4.1 秦汉考古研究回顾
4.2 魏晋南北朝考古研究回顾
4.3 隋唐考古研究回顾
国都与王城
5.1 西汉长安城
5.2 汉魏洛(雒)阳城
5.3 邺城
5.4 建康城
5.5 隋大兴唐长安城
5.6 隋唐洛阳城
帝陵与墓葬
6.1 西汉帝陵
6.2 西汉墓葬
6.3 东汉帝陵与墓葬
6.4 三国两晋时期陵墓
6.5 北朝帝陵与墓葬
6.6 六朝帝陵与墓葬
6.7 隋代帝陵与墓葬
6.8 唐代帝陵与墓葬-1
6.9 唐代帝陵与墓葬-2
祭祀与宗教
7.1 祖先祭祀
7.2 自然崇拜
7.3 佛教遗存
交通与漕运
8.1 丝绸之路
8.2 隋唐大运河
冶铁与铁器
9.1 汉以前冶铁发展
9.2 汉代冶铁遗址
9.3 隋唐冶铸遗址
简牍与帛书
10.1 汉代简牍
10.2 汉代帛书与帛画
10.3 魏晋南北朝简牍文书
陶瓷与窑址
11.1 汉代陶瓷器
11.2 魏晋南北朝陶瓷和窑址
11.3 隋唐陶瓷和窑址
壁画与石刻
12.1 汉代画像石
12.2 汉唐墓上石刻
12.3 汉唐墓葬壁画-1
12.4 汉唐墓葬壁画-2
玉器与金银
13.1 两汉玉器
13.2 唐代金银器
帝国的边缘
14.1 北方草原地区(匈奴与鲜卑)
14.2 西域地区(交河、楼兰、尼雅等)
14.3 东北地区(高句丽城址与墓葬)
14.4 西南地区(吐蕃、渤海国与南诏)
交流与互鉴
15.1 汉唐时期的人员往来
15.2 汉唐时期的物品交流
15.3 汉唐时期的文化互鉴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刘庆柱、白云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中国考古学·三国两晋南北朝卷》,杨泓、朱岩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秦汉》,韩国河、赵海洲、刘尊志,开明出版社,2014年12月; 


4.《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魏晋南北朝》,李梅田,开明出版社,2014年3月;


5.《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隋唐五代》,沈睿文,开明出版社,2015年3月;


6.《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陵墓》,刘毅,开明出版社,2016年5月;


7.《汉唐宋元考古》,宿白,文物出版社,2019年6月;


8.《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杨泓,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


9.《魏晋南北朝考古》,韦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10.《隋唐考古》,冉万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11.《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刘庆柱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12.《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孙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13.《秦汉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赵化成、高崇文,文物出版社,2002年3月; 


14.《魏晋南北朝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罗宗真,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15.《隋唐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齐东方,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张颖岚

张颖岚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2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