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建立在茶之形态上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和规范,其核心价值理念为和谐中庸、精行俭德、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全部的优良基因、文化密码和呈现方式,都较为完好的存在于茶文化中。茶艺作为茶文化最为贴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茶文化传播和体验的模式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由单一向复合、由粗略向精细、由技术到科学的审美演变的过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坐标、以艺术为载体、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复合型茶文化传播与体验的过程。今天,与时俱进的中华茶文化,表现出极强的文化生命力,恰恰可通过茶艺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我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起到不可或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茶艺创意与设计》是茶文化学院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辅助教学和检验的手段,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运用能力、茶艺的创作和表演能力为最终目的。其涵盖美学、表演学、音乐、美术、设计等等艺术元素,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将会具有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背景文化对各类茶艺进行创作和演绎。
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单元测验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30%,观看视频时长(通过域外成绩给分)占比40%。
第一章 茶艺创意概述
第一节 茶艺创意的概念
第二节 茶艺创意的要素
第三节 茶艺创意团队的确立
第四节 茶艺创意的主题确立
第五节 生命主题的分享
第六节 亲情主题的分享
第七节 茶艺创意形式的选择和确立
第八节 茶艺创意中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第九节 茶艺创意的主题挖掘
第十节 茶艺创意与情感表达
第十一节 茶艺创意与季节体现.
第十二节 茶艺创意与民族文化符号
第十三节 茶艺创意与地域特色
第十四节 茶艺创意与节气
第十五节 茶艺创意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第十六节 杂技对茶艺创意的启示
第十七节 服装对茶艺创意的启示
第十八节 茶艺创意的艺术形态之戏剧特征与运用
第十九节 茶艺创意的艺术形态之舞蹈律动与运用
第二十节 茶艺创意的艺术形态之影像艺术与运用
第二十一节 茶艺创意的艺术形态之文字的表达与运用
第二十二节 茶艺创意的艺术形态之动作的精准与完美
第二十三节 用摄影师的眼睛和要求去创作
第二十四节 茶艺创意中动静的处理
第二十五节 茶艺创作中虚与实的处理
第二十六节 茶艺创作中人与场景的关系
第二十七节 茶艺创作中时间节点的把控
第二十八节 茶艺创作中交流的必要性
测验一
第二章 茶艺设计
第四节 唐代茶画中的茶席
第五节 宋代十二先生
第六节 宋代茶画中的茶席
第七节 明代茶席
第八节 潮州工夫茶席
第九节 各国茶席
第十节 茶席的要素:茶品
第十一节 茶席的要素:茶器
第十二节 茶器组合
第十三节 茶席的要素:铺垫
第十四节 茶席的要素:挂画
第十五节 茶席的要素:插花
第十六节 茶席的要素:焚香
第十七节 茶席的要素:摆件
第十八节 茶席的要素:茶食
第十九节 茶席的要素:背景与茶人
第二十节 茶席的设计语言
第二十一节 茶席的主题
第二十二节 从茶席到茶空间
第二十三节 茶席的审美
第二十四节 茶席的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 何谓茶席
第二节 茶席是独立的艺术
第三节 《茶经》中的茶席
测验二
第三章 茶与乐
第一节 音乐对茶文化的折射
第二节 茶与日常生活在音乐中反映
第三节 茶与礼仪在音乐中的反映
第四节 茶与情感在音乐中的反映
第五节 茶与音乐的关系
第六节 音乐的功能在茶事活动中的运用
第七节 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在茶事活动中的运用
第八节 音乐的心理、情绪作用在茶事活动中的运用
第九节 音乐的属性在茶事活动中多运用
第十节 音乐的主题在茶室活动中的运用
第十一节 音乐的民族性在茶事活动中的运用
第十二节 音乐的时代特征在茶事活动中的运用
测验三
第四章 茶艺创意作品鉴赏
第一节 南方有嘉木第一幕
第二节 南方有嘉木第二幕
第三节 南方有嘉木第三幕
第四节 南方有嘉木第四幕
第五节 南方有嘉木第五幕
第六节 南方有嘉木第六幕
第七节 南方有嘉木第七幕
第八节 南方有嘉木第八幕
第九节 聊斋之罗刹海市
第十节 聊斋之三生
第十一节 聊斋之画皮
第十二节 聊斋之长清僧
第十三节 聊斋之竹青
第十四节 聊斋之镜听
第十五节 聊斋之湘裙
第十六节 聊斋之王六郎
第十七节 聊斋之红玉
第十八节 聊斋之司文郎
第十九节 仙剑
测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