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经济学基础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4日 ~ 2020年06月11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839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
spContent=本课程是金融、国贸、会计等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重点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微观部分的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等;宏观部分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等。
本课程是金融、国贸、会计等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重点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微观部分的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等;宏观部分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经济学研究什么?

这要从经济学的本源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活着就要消费,消费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消费欲望不断增长呈现出无限性,而可以 供给的资源却有限,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由此,就产生了如何优化配置资源使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的问题,经济学就是研究关于稀缺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从研究领域上来说,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家庭、企业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其中心理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利用。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运用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经济学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更好地参与经济

  有助于你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

  有助于你理解政府的经济政策

  有助于你逐步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3.课程设计理念与特色

教学设计围绕“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一教学思想进行。从教变为导,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除了常规性的教学外,着重设计情景教学活动,即将社会经济现象平移到课堂,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课程整体设计不脱离经济学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之上,强调经济学的实用性和与生活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少用复杂的数学推导,理论教学设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避免过分注重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分析;课程内容既要完整,又要要力求简洁,要利用丰富的资料,使教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授课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简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并做出决策。

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熟悉政府实施经济调控的基本政策和工具;(3)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经济思维的习惯,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1)能运用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微观经济现象;(2)能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培养掌握经济学核心理论知识、具有经济决策思维、能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体差异,从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领悟到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树立起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注重日常职业素质的养成。

课程大纲
走进经济学
第1节 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经济学的起源以及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经济现象。
2.教学要求
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本节的重点包括资源稀缺、选择问题,难点是经济学的发展史。
3.其它
本节建议补充贯穿经济学始终的十大经济学思想,在教学中选取相关案例进行教学。
第2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概括性说明。
2.教学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难点: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价格理论
第1节 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实用性很强,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供求定理、市场均衡的实现。本节介绍需求和供给理论。
2.教学要求
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含义及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不同因素;区分需求或需求量的变动、供给或供给量的变动。
重点: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供给的含义,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难点: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第2节 均衡价格的形成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需求和供给是如何决定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2.教学要求
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会运用供求图分析实际问题,理解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重点: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难点: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第3节 弹性理论
1.教学内容
本节实用性很强,通过考察单个商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阐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收益的关系。
2.教学要求
理解弹性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需求的各种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能够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弹性理论的实际运用。
难点: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第4节 价格理论的应用
1.教学内容
本节运用前三节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2.教学要求
利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理论、弹性理论综合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重点:供求图的三步骤分析
难点:结合供给弹性综合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1节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
1.教学内容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说明在价格和需求的背后有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而进行理性抉择。本节讨论基数效用理论及其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2.教学要求
理解基数效用理论的观点,并能够用边际分析方法来解释消费者收入既定条件下如何实现通过自身的消费决策获得最大满足感。
重点: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难点:基数效用论及其观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需求定理的内在解释。
第2节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讨论序数效用理论的观点及其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教学要求
理解序数效用理论的观点,并能够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解释消费者收入既定条件下如何实现通过自身的消费决策获得最大满足感。
重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消费可能线的含义,用无差异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难点:序数效用论及其观点,消费可能线的移动以及需求曲线的形成。
生产、成本理论
第1节 企业及企业成本
1.教学内容
本章是对单个厂商行为的分析,从产量分析和成本分析两方面进行长短期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本节介绍其中所涉及到的关于生产和成本的各种概念。
2.教学要求
本节要求理解生产、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机会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等术语。
重点: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机会成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长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难点:各成本图及其变动规律和原因
第2节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决策:
短期分析:产量决策、成本决策
长期分析:产量决策、成本决策
1.教学内容
本节从长短期两个角度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仍然是分析厂商行为的理论。
2.教学要求
理解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分析厂商的长短期利润最大化决策。
重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及其条件,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多种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难点:短期和长期中的成本分析
市场理论
第1节 市场结构
1.教学内容
前一章分析了单个厂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本章是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中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本节介绍市场结构。
2.教学要求
理解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单个市场。
重点:市场结构的划分,不同市场的结构特点。
难点:市场类型的判断依据
第2节 完全竞争市场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以及此市场上单个厂商的市场表现,并分析其长短期均衡。
2.教学要求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价格线、需求曲线以及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等市场表现,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厂商均衡条件,会利用图形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实现时的盈亏情况,了解厂商的长期均衡实现条件,对完全竞争市场做出简单评价。
重点:完全竞争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难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简单评价
第3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2.教学要求
要求理解三中市场各自的市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单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做出简单分析。
重点:形成三种市场的关键条件分析,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和特点,产品差别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
难点: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四种市场的比较
3.其它
在本节教学中,图形分析长短期均衡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三种市场的特征,在教学中应结合丰富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另外可补充现代博弈论的简单内容分析寡头市场。
分配理论
第1节 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供给以及价格决定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分配理论,分析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形成,分别介绍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种要素的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并介绍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本节讲解四种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决定。
2.教学要求
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形成,掌握工资理论,了解利率的决定,理解地租为何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认识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了解超额利润的来源。
重点: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供给,劳动的供给曲线的特点,地租的形成
难点:资本市场及利息的形成,企业家才能及正常利润
第2节 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状况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社会收入分配及平均程度
2.教学要求
掌握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理解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公平与效率。
重点:基尼系数及应用
难点:洛伦茨曲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公平和效率
市场失灵
1.教学内容
本章研究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教学要求
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了解政府职能及其限制。
重点:市场失灵的原因
难点:垄断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分析,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分析,公共物品和搭便车问题分析,政府的干预措施及其局限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1节 认识GDP
1.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本节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和GDP的核算方法
2.教学要求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和GDP相关的一些其他指标
重点:GDP概念和理解,GDP的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
难点:和GDP相关的其他指标,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第2节 认识物价指数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物价指数。
2.教学要求
理解消费物价指数,了解PPI及其他物价指数
重点:消费物价指数的含义
难点: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PPI的含义
3.其它
本节讲解时需要结合实际数据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教学内容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三大模型:简单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节介绍简单模型的原理
2.教学要求
了解总需求的构成及各自特点;掌握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理解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即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领会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与均衡国民收入;掌握乘数理论的实际运用。
重点: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均衡国民收入,乘数理论的实际运用
第2节 IS-LM模型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模型IS-LM模型,此模型被称为是“核心中的核心”。主要介绍货币市场以及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以及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即IS-LM模型及其应用。
2.教学要求
要求理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含义及其形成,掌握IS-LM模型的基本原理,会利用此模型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重点:IS曲线和LM曲线的含义,IS-LM模型的原理
难点: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IS-LM模型的应用
第3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总需求、总供给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应用。
2.教学要求
掌握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理解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理解影响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的因素,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原理,国民收入均衡的三种状态,模型的应用
难点:三条曲线的形状的原因分析,三个模型之间的联系
3.其它
本节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节 失业理论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失业问题
2.教学要求
掌握充分就业的含义和失业的含义,理解失业的类型和原因,认识到失业的后果。
重点: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的含义,充分就业的含义
难点: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分析
第2节 通货膨胀理论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问题
2.教学要求
了解货币的含义和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理解需求拉上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认识通货膨胀的影响。
重点: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难点: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1节 经济增长
1.教学内容
本节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增长的特征与原因。
2.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增长含义及其基本理论。
重点: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增长的源泉
难点:经济增长模型
第2节 经济周期
1.教学内容
本节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波动的原因与规律。
2.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其基本理论。
重点: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四个阶段
难点:经济周期的各种原因说
宏观经济政策
第1节 财政政策及其应用
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而制定的调节经济的政策,其重点是需求管理政策,本节介绍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
2.教学要求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运用,了解各派经济学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运用
难点: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财政制度的挤出效应
第2节 货币政策及其应用
1.教学内容
本节介绍需求管理工具中的货币政策。
2.教学要求
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掌握货币政策的是实施工具和具体运用方法,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重点:货币政策的工具和运用
难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其他学派的货币政策运行原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经济数学、高中政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建议使用教材:

《经济学基础》,邓先娥、汪芳主编,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第3版;

《经济学基础》,徐美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月;

《经济学基础》,方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七版。

参考资料选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吴易凤、刘风良、吴汉洪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张元鹏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美]斯第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专科),梁小民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刘厚俊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注:以上书目均为最新版,具体出版时间参见各书目)

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课程网站:https://yzpc.js.nclass.org/sc8/经济学原理

参考网站:https://www.cenet.org.cn/    经济金融网

https://www.economists.org.cn/ 经济学家网

https://bbs.cenet.org.cn/    经济金融网论坛

     微信公众号:经管之家 、 吴晓波频道 、网易公开课、魔鬼经济学等

扬州市职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史艳娜

史艳娜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