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美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有何意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们相信同学们会对美与美学形成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并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人文修养与个人品位。
本门课的主题是美与美学。本课程系统讲授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设置绪论、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上)、审美形态论(下)、艺术审美论及审美教育论六个单元,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发生机制与历史发展、审美活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审美者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西方主要审美形态、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品的形态与结构、艺术的传播与接受及审美教育的特征、发展与意义等问题进行讲述,同时阐述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的生发和提升途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美学修养。
本课程以云南大学文学院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为基础,并邀请云南艺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建课程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授课经验丰富。本团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1.单元测验,占总分30%。平台根据既定答案自然生成测验成绩。
2.单元作业,占总分10%。要求学生互评,请注意作业提交时间和互评时间。切记:如未参与互评,只能得到所得分数的50%。如果未达到要求的互评份数,只能得到所得分数的80%。
3.期末考试,占总分60%。请注意考试提交时间,考试只允许参与一次。
4.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上述成绩相加,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
绪论
绪论: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课后作业(一)
单元测验(一)
审美活动论(上)
2.3 审美活动的生成
2.1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2.2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单元测验(二)
审美活动论(下)
审美活动论·课后讨论
3.1 审美活动的发展
3.3 审美者与美的事物(下)
3.2 审美者与美的事物(上)
单元测验(三)
课后作业(二)
审美形态论(上)
4.2 中国古代主要的审美形态:中和
4.4 中国古代主要的审美形态:气韵
4.5 中国古代主要的审美形态:意境
4.3 中国古代主要的审美形态:神妙
4.1 审美形态的性质与特点
单元测验(四)
审美形态论(下)
5.6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丑陋
5.4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悲剧
5.5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荒诞
5.3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喜剧
审美形态论·课后讨论
5.1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优美
5.2 西方主要的审美形态:崇高
单元测验(五)
课后作业(三)
艺术审美论(上)
6.3 艺术创造(上)
6.4 艺术创造(下)
6.1 艺术的存在方式(上)
6.2 艺术的存在方式(下)
单元测验(六)
艺术审美论(下)
7.2 艺术作品的结构
7.4 艺术接受(上)
艺术审美论·课后讨论
7.1 艺术作品的形态
7.5 艺术接受(下)
7.3 艺术传播
单元测验(七)
课后作业(四)
审美教育论
8.3 审美教育的功能、地位与实施
8.1 审美教育的特点
8.2 审美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单元测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