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审计是什么?审计的目的是什么?审计的任务是什么?审计的关键是什么?审计的未来会怎样?审计和会计的区别及联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属于审计的哪个门类?大家现在可能有满脑子疑问。跟着我们课程团队去学习吧。
审计是什么?审计的目的是什么?审计的任务是什么?审计的关键是什么?审计的未来会怎样?审计和会计的区别及联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属于审计的哪个门类?大家现在可能有满脑子疑问。跟着我们课程团队去学习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 了解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这个行业、这项工作,了解《审计学》这门学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 本课程主要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认知篇,执行篇和拓展篇。认知篇带领大家了解审计,认识审计,介绍审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执行篇通过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来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个部分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领域,以帮助大家扩展审计视野。
-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模式、方法、审计流程等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审计的作用、掌握审计的思维。学习本门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CPA、ACCA和CIA 等考试内容。
-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 对只学过几门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并没有从事过实践工作的同学们来说,《审计学》课程理论枯燥,实践复杂,课堂很容易讲者索然无味,听者昏昏欲睡,所以不仅对于同学们,对于上这门课的老师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如何从深奥的理论中提炼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如何从众多的案例中找到适合课堂既引人入胜又能引发思考的典型?如何带领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学生入门并激发对这门学科这个职业的兴趣?我们配备了比较强的专业老师团队,其中有理论和实践都较丰富的老教师、有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审计专业毕业的老师,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很认真的梳理、准备,希望给大家带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案例丰富、重点突出的课程。
授课目标
1.通过课程讲解和案例学习以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和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2.掌握审计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基础扎实的知识背景;熟悉国家审计法规与政策,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3.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审计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撰写审计报告的方法;
5.掌握并能运用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各部分及其分数占比如下:
1、平时成绩:40%
2、期末考试:60%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90分及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认知审计报告
课时目标:了解审计报告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及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核心要素及其规范要求;重点掌握不同意见类型审计报告的签发条件和内容格式差异;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种类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改革变迁
第三节 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签发条件
概述审计基础
课时目标:掌握审计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了解注册会计师制度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行业监管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类型
第一节 审计是什么
第二节 为什么审计
第三节 如何审计
第四节 由谁审计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什么
通识审计规范
课时目标:掌握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熟悉准则框架,重点掌握审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熟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重点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掌握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原因。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规范体系,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律条;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掌握审计方法
课时目标:理解重要性的含义;掌握计划审计工作中确定的重要性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掌握重要性的定性和定量考虑;掌握重要性在审计目标实现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运用;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特征;重点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编制目的、编制要求和性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范围和归档要求;了解审计抽样的概念、特征、种类;了解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变量抽样和属性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确定审计重要性
第二节收集审计证据
第三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明确审计目标
课时目标:了解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掌握审计总目标;掌握审计具体目标,掌握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
第一节 审计目标概述
第二节总体目标
第三节具体目标
制订审计计划
课时目标:了解初步业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掌握初步业务活动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掌握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第一节 接受业务委托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
第三节 具体审计计划
第四节 审计计划的修改与记录
应对审计风险
课时目标: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掌握审计风险模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等内容,掌握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掌握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一节 认知审计风险模型
第二节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第三节 实施风险应对程序
第四节 实施审计抽样
执行审计循环
课时目标: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以及货币资金的主要业务活动、相关凭证和记录、关键控制点;掌握各循环重点账户的审计目标以及实质性程序的基本程序;掌握如何设计和执行各循环交易实质性程序,理解与各循环每种实质性程序相关的财务报表认定。
第一节 审计循环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四节 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
第五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六节 货币资金审计
终结审计工作
课时目标:了解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评价未更正的错报;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掌握项目质量复核的三级复核体系;掌握期后事项和管理层书面声明的内容;重点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以及意见形成考虑的内容、审计报告的出具。掌握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第一节 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
第二节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第三节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
第四节 审计期后事项
第五节 获得管理层书面声明
第六节 形成审计意见
第七节 出具审计报告
扩展审计视野
课时目标:了解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内容;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学习了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慧审计环境组成部分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国家审计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审计
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
第五节 ESG审计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姚晓蓉 徐峥.审计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3]陈汉文.杨道广.董望.审计学.第5版.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4]傅胜 曲明.审计习题与案例第8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