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C(张启焕)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2月25日 ~ 2021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6学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5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工、制药等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原子结构、晶体结构。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知识,四大平衡的相关计算,对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成绩 要求

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误差和数据处理
1.1 误差
1.2有效数字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课时目标: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能判断平衡的移动,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2.1化学热力学基础
2.2化学反应的方向
2.3分压定律和化学平衡
2.4平衡常数
2.5平衡移动
2.6化学反应速率及碰撞理论
2.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课时目标:了解酸碱理论,掌握共轭酸碱对,一元酸碱平衡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熟悉相关计算;了解弱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熟悉弱电解质的质子条件式的书写;了解分布分数和分布曲线;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熟悉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了解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及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浓度表示方法;掌握一元酸(碱)被准确滴定的判据及了解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掌握酸碱滴定法应用中的有关计算。
3.1酸碱理论
3.2一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3.3同离子效应及多元酸碱解离平衡
3.4缓冲溶液
3.5质子平衡式和物种分布系数
3.6滴定法概述
3.7酸碱滴定法及应用1
3.8酸碱滴定法及应用2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
课时目标:掌握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换算;熟悉溶度积规则;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及沉淀的转化;熟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原理;掌握沉淀滴定法应用。
4.1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4.2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4.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4.4沉淀滴定法应用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课时目标:了解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相关基本概念,掌握确定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了解波函数、原子轨道及电子云图和原子轨道的区别;熟悉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等;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掌握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掌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熟悉周期、族、区的划分;熟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1原子的玻尔模型
5.2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5.3波函数与电子云图
5.4原子轨道能级图、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5.5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5.6元素周期表
5.7原子参数周期性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了解一些描述化学键性质的键参数,如:键能、键长、键角等;了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熟悉共价键的特征及共价键的分类;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掌握范徳华力的种类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掌握氢键的相关内容;熟悉离子键理论及离子键特点和离子的特征。
6.1共价键的参数
6.2现代价键理论
6.3杂化轨道理论
6.4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
6.5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课时目标: 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特点和命名;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熟悉配合物的平衡常数;了解EDTA及其螯合物的特点;了解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掌握 EDTA的酸效应及其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掌握滴定单一金属离子所允许的最高酸度(最低pH值)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了解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方式及其应用;掌握配位滴定结果的计算。
7.1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
7.2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和配位平衡常数
7.3配位滴定副反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7.4配位滴定曲线及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7.5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电化学基础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时目标:熟悉氧化数的确定,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熟悉电化学电池的组成,半电池反应和电池反应;熟悉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能运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计算,熟悉电极电势的应用;熟悉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了解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8.1氧化还原反应及配平
8.2电极电势
8.3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8.4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8.5碘量法
展开全部
盐城工学院
2 位授课老师
张启焕

张启焕

张长森

张长森

教授、高级工程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