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继承性、超前性和通用性。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从成本计算方法的通用性出发,以生产过程最为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重点讲述了成本会计的涵义、对象、内容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详尽阐述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费用核算,直接人工费用核算,折旧费和其他费用核算,辅助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损失性费用核算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核算;全面介绍了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和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内容。从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来看,最初它属于财务会计体系,主要从财务会计理论来研究成本计算,并纳入会计账簿体系;到了近代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随着经营管理的发展成本概念愈加广泛,成本会计范围更加开阔,逐步向经营型成本会计发展,形成企业会计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三分局面。
1、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关系,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发展、前沿及趋势,熟悉成本会计的职业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掌握成本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的能力。 3、掌握财务数据及非财务信息的搜集利用方法,获取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活动的知识和要求,培养学生融合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初步能力。
线上考核30%+线下考核70%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 04022642 |
课程名称 | 成本会计 |
Cost Accounting | |
课程性质 |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会计学专业必修主干课程 |
学分/学时 | 3.5学分 / 56学时,其中:实验学时8 |
开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开课单位 | 管理学院 |
适用专业 | 会计学 |
先修课程 | 管理学原理 |
后续课程 | 管理会计 |
教材及参考书 | 程明娥,王志红.成本会计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第3版).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13. 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贾宗武,盛碧荷.成本会计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
课程简介 |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通过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归集和分配各种要素费用并计算出产品成本的一门学科。成本会计在对费用的确认、计量、控制、考核与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侧重于成本会计理论的阐述、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成本核算的实践需要相结合。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工作的全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
考核方式 | 理论部分 90% 其中:作业 10% 出勤 10% 学习品质评价 10% 期末考试 70% ² 实验部分 10% |
实验教学 | 实验教学(8学时)与课程同步进行,实验内容与课程相衔接。详见《成本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会计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3.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参与决策的能力。 5.熟练运用各类通用会计与财务软件,具备较强的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综合应用能力。 6.熟悉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和管理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8.具有较宽的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较好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10.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
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关系,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发展、前沿及趋势,熟悉成本会计的职业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1、8、11] 2.掌握成本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的能力。[4、5、6、10] 3.掌握财务数据及非财务信息的搜集利用方法,获取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活动的知识和要求,培养学生融合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初步能力。[2、3、7、9] |
教学内容与 学时分配 | 根据会计类专业人才对成本会计知识的要求及成本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同时避免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内容。本课程共56(48+8)个教学课时,其中48课时为理论教学课时,8课时为实验教学课时。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具体如下: 1.总论(2学时/课内) 了解成本的含义、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熟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内容。 2.产品成本核算要求和一般程序(2学时/课内) 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掌握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熟悉成本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要素费用的核算(4学时/课内) 掌握各种要素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和其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4学时/课内) 了解辅助生产车间的明细账设置,熟悉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内容和归集方法,掌握辅助生产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 5.制造费用的核算(2学时/课内) 了解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费用项目,熟悉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掌握制造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适用范围和相关的账务处理。 6.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2学时/课内) 了解生产损失的含义,熟悉废品的分类及废品净损失包括的内容,掌握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和不可修复废品的计算方法。 7.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4学时/课内) 了解在产品的概念、期末在产品数量核算的意义及确定方法,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各种方法。 8.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学时/课内) 熟悉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方法的基本适用范围。 9.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3学时/课内) 了解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方法,熟悉品种法的适用范围、计算程序和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品种法的运用。 10.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4学时/课内) 了解分批法的含义,熟悉分批法的适用范围、计算程序和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分批法的运用。 1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8学时/课内) 了解分步法的基本特点,熟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特点和各自优缺点,熟练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 1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2学时/课内) 了解分类法和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及优缺点,熟悉分类法和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掌握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 13.其他主要行业成本核算(2学时/课内) 了解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账户设置,基本掌握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核算。 14.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4学时/课内) 了解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熟悉变动成本法的构成内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 15.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4学时/课内) 了解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种类、编制要求,熟悉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表和期间费用表的编制和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 16.实验(8学时/实验课程)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训 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训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实训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训 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实训 |
教学方法 |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评价、课堂讨论与课堂互动练习、课外作业与课外资料查阅、预习、复习、答疑等方式实施。总体思路是基本知识点课堂精讲、方法运用案例研讨、前沿知识科研引导。 本课程以成本会计的职能为主线,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为起点,重点讲授制造业生产经营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内容。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展开成本核算的能力,以及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将全部采用PPT教学,确保教学高效率;同时建立题量丰富、题型多样的题库,巩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强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占30%,实验占10%,期末成绩占60%),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作业、出勤、学习品质评价、实验及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 |
制定:陈爱成 审核:王奇杰 批准:张登兵 发布日期:2018.8.31
《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 成本会计 | ||
Cost Accounting | |||
总学时 | 56 | 学分 | 3.5 |
理论学时 | 48 | 实验学时 | 8 |
开课单位 | 管理学院 | ||
适用专业 | 会计学 | ||
先修课程 | 管理学原理 | ||
实验课程简介 |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是为了加强“成本会计”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成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讲授的同时,组织学生同步做成本会计实验,通过仿真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灵活、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 一是单项模拟实验。通过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各个单项模拟实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的运用。 二是综合模拟实验。该部分内容是依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成本会计核算对象,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分析的综合模拟实验。 | ||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的基本能力。 4.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参与决策的能力。 5.熟练运用各类通用会计与财务软件,具备较强的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综合应用能力。 6.熟悉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和管理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8.具有较宽的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较好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10.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 ||
实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 1)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具有基本的成本核算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3、4、5、7] 2)掌握成本会计信息的核算方法,获取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组织管理、决策活动的知识和要求,培养学生融合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初步能力。[2、6、10、11] | ||
实验进度安排 |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训1学时 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训1学时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实训2学时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训2学时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实训1学时 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实训1学时 | ||
主要仪器设备 | Win7/WinXP操作系统电脑 | ||
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其他学习资源 | 网中网成本会计实训平台6.0实验指导 http://222.188.1.20:8080 | ||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与要求 |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方式实施。总体思路是结合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点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在具体实务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处理成本会计基本信息的能力以及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本课程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强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的成绩根据练习成绩、出勤、实验报告质量等综合评定。 |
制定:陈爱成 审核:王奇杰 批准:张登兵 发布日期:2018.8.31
本课程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学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
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第3版).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13.
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贾宗武,盛碧荷.成本会计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