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人体寄生虫学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9月01日 ~ 2025年11月16日
学时安排: 2-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11周 已有 21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54)
spContent=同学们能说出,人体可以感染哪些寄生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可导致寄生虫的感染吗?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菜蔬,可以直接生吃吗?吃生鱼片有没有危险?听信偏方用蛇、蛙治病,为什么却差点要了命?孕妇和小孩可以养宠物猫狗吗?这门课程,将一一解答您的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开启学习的航程。
同学们能说出,人体可以感染哪些寄生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可导致寄生虫的感染吗?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菜蔬,可以直接生吃吗?吃生鱼片有没有危险?听信偏方用蛇、蛙治病,为什么却差点要了命?孕妇和小孩可以养宠物猫狗吗?这门课程,将一一解答您的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开启学习的航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桥梁课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公共卫生意识和全健康理念。

我们将从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六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涵盖总论、原虫、吸虫、绦虫、线虫、节肢动物等20余个常见虫种, 本课程内容包含三个版块,①基础:授课老师拍摄的知识点视频、课堂PPT、单元测试、单元作业及期末考试等内容,帮助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及总结,查缺补漏;②应用:每个虫种均有一个临床案例及主题讨论,寄防精神专题的学习和话题讨论,同学们能够了解这门课程的发展史及绍我国学者在寄生虫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控中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前辈们为榜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寄生虫病的诊治和预防;③拓展:本学期很多同学准备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和竞赛,我们的“科研传承板块”,有本校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导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学习和讨论;我们已获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授权,新增17个寄生虫病经典检测技术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对你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本次开课,按照单元渐进式的推进,应同学们要求,所有测试时间在11月16日结束,请关注单元开放和截止日期,大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学习、交流与练习。

 临床案例讨论和思维导图训练是本课程的特色,希望同学们学习结束时,有所收获,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授课目标

1、让同学们对人体内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进而能科学解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事件;

2、通过临床案例学习和分析,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锻炼同学们文献阅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的能力;

3、通过课程思政讨论,弘扬社会正义和人文关怀,增强同学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寄生虫的危害、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的特点。②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及类型、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别、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流行的因素、流行的特点和防治原则。③掌握:寄生关系相关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生活对宿主的影响。 【能力目标】① 总结归纳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生活史为主线,总结归纳寄生虫病的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② 思维发散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免疫学知识解释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③ 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文献及科学问题引导,逐步展开知识点讲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以及理论结合、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思政目标】①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和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总结在寄生虫病防控历程中取得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 ③引用文献展示真实病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1、人体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
2、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
3、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控
4、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5、单元测试
原虫(一):原虫概论、叶足虫、鞭毛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能够描述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三种鞭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要点;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的学习,辨别形态特点; ②结合临床案例,明确阿米巴病和黑热病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③对我国阿米巴病及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控措施及防控难点有全面的认识。 【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前网课自学和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力;②参与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③通过阿米巴临床病例和黑热病例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能力。【思政目标】 ① 科学精神:阿米巴的疾病史介绍,志愿者为医学科研的献身精神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钟惠澜教授在黑热病研究中的光辉事迹,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②人文素养:通过误诊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建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思维方式。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送检注意事项的介绍,建立和患者有效沟通的意识。
1、原虫概论
2、溶组织内阿米巴
3、蓝氏贾第鞭毛虫
4、利什曼原虫
5、病例分析
6、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7、单元测试
原虫二:孢子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能够描述疟原虫和弓形虫的生活史过程及要点;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的学习,辨别间日疟、恶性疟红内期形态特点,弓形虫滋养体形态特征; ②结合临床案例,明确疟疾和弓形虫病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③对疟疾的疾病发展史、疟疾的流行状况、目前国内疟疾的防控措施有全面的认识。 【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前网课自学和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②参与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③通过疟疾临床病例和弓形虫病例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能力。【思政目标】 ①政治认同:我国在防治和消除疟疾病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体现党和政府“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②科学精神:屠呦呦团队获得诺贝尔奖,为世界贡献抗疟药青蒿素;我国在疟疾诊断和防控方面的新举措,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领域探索的热情; ③人文素养:通过误诊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建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方式;通过疟疾疾病史的介绍,提升学生人文知识。
1、疟原虫
2、刚地弓形虫
3、病例分析
4、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5、单元测试
蠕虫(一):吸虫概论、吸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能够描述肝吸虫、姜片虫、并殖吸虫、血吸虫的生活史过程及要点;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的学习,辨别其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② 结合临床案例,明确吸虫病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③ 对我国肝吸虫病的流行状况、防控措施及防控难点有全面的认识。 【能力目标】 ① 通过课前网课自学和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力;②参与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③通过吸虫临床病例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能力。【思政目标】 ①政治认同:我国在防治吸虫病中取得的成就,体现党和政府“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②科学精神:结合本教研室三代老师在肝吸虫发病机制及防控等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感召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 (亮点)③人文素养:通过吸虫误诊病例分析,引导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建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方式;通过肝吸虫防控难点的介绍,提升学生人文知识。
1、吸虫概论
2、华支睾吸虫
3、布氏姜片吸虫
4、卫氏并殖吸虫
5、日本血吸虫
6、病例分析
7、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8、单元测试
蠕虫(二):绦虫概论、绦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① 了解:常见绦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② 理解:猪带绦虫不同虫期的致病原因。③ 掌握: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前网课自学和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力;②参与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③通过临床病例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能力。【思政目标】 ①认识到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全健康理念。②结合临床寄生虫典型病例分析,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1、绦虫概论
2、带绦虫
3、细粒棘球绦虫
4、曼氏迭宫绦虫
5、病例分析
6、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7、思维导图作业
8、单元测试
蠕虫(三):线虫概论、土源性线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能够描述四种常见绦虫的生活史过程及要点;通过图片及视频资料的学习,辨别其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②结合临床案例,明确绦虫病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③对我国吸虫病的流行状况、防控措施及防控难点有全面的认识。 【能力目标】 ④ 通过课前网课自学和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力;② 参与主题讨论、随堂测试、问卷等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③ 通过绦虫临床病例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能力。【思政目标】 ① 政治认同:我国在防治包虫病中取得的成就,体现党和政府“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1、线虫概论
2、似蚓蛔线虫
3、钩虫
4、毛首鞭形线虫
5、蠕形住肠线虫
6、病例分析
7、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8、单元测试
蠕虫(四):生物源性线虫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掌握微丝蚴的形态特征、两种微丝蚴的形态区虫和旋毛虫的生活史;②熟悉丝虫成虫的形态特点;丝虫的致病机理及丝虫病的临床表现;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 、致病。③了解丝虫、旋毛虫的诊断方法,丝虫病的临床表现。【能力目标】 ①分析问题能力:以丝虫成虫的体内分布为主线,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寻找答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旋毛虫各时期致病机制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导其引起的临床表现,构建临床思维。③科研创新能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其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思政目标】 ①政治认同:将“中医药”的事迹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之心。 ②人文素养: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传递给学生“祖国医学-中医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爱国情怀。
1、丝虫
2、旋毛形线虫
3、病例分析
4、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5、单元测试
医学节肢动物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 ① 掌握医学节肢动物、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的概念词,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② 熟悉节肢动物生态学;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③了解与医学有关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能力目标】 ① 分析问题能力:以病媒节肢动物的危害为主线,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寻找答案,使学生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 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蜱传疾病的种类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导虫媒病的防治策略,构建临床思维。③ ③科研创新能力:将所带教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发表的关于徐州地区蜱传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的论文介绍给学生,培养其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思政目标】 人文素养:以“急救蜱虫叮咬”视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疾病防控意识,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传递给周围人群,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1、节肢动物概论
2、昆虫纲
3、蛛形纲
4、病例分析
5、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区开展讨论沟通)
6、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提醒各位学员:请只用一个账户学习本课程,以免影响你的最终成绩;


2、目前可以通过手机的浏览器观看课程视频,但是作业、讨论、视频中的提问等,在手机网页中可能无法正常显示。建议使用电脑进行学习。


3、每次进入课程后, 首先看到的是课程公告, 这里有最重要的信息。 一定要注意有没有更新,课程公告也会自动发到学员注册的邮箱,请一定使用你常用的邮箱,以免错过单元测试和作业。


4、由于本课程有作业互评活动,而学员们完成作业的软件版本不同,就可能会造成作业打不开的情况,比如,微软 WORD2003 就打不开微软 WORD2013 的文件。为了避免在作业互评的时候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希望大家能够以 PDF文件格式来提交作业。

5、本课程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医学学习背景,请参考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欢迎及时在讨论区和老师及同学们沟通交流。

6、在论坛和同伴互评中发言,需要掌握网络交流的基本用语规范,禁忌使用粗俗词语,避谈政治敏感话题,不可进行人身攻击,如有违反规定,课程负责人有权利将学习者请出本课程。


参考资料




《医学寄生虫学》案例版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主编 郑葵阳

《人体寄生虫学》第十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褚新平

徐州医科大学
10 位授课老师
付琳琳

付琳琳

副教授

孔德龙

孔德龙

副教授

刘转转

刘转转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78352人参加

医学细胞生物学

马萍

26675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930805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3620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