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医学微生物学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8月21日 ~ 2024年01月14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120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277)
spContent=本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郑州大学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为主要参考教材,由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制作并维护。
本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郑州大学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为主要参考教材,由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制作并维护。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是国家规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和考试课。本专业课程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理、特异性诊断与防治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防治和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授课目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理论内容摘要

1

8.28-9.3

绪论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

9.4-9.10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理化性状,营养与生长繁殖

3

9.11-9.17

细菌的新陈代谢 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4

9.18-9.24

细菌的遗传变异

5

9.25-10.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6

10.2-10.8

国庆假期

7

10.9-10.15

细菌感染的检查和防治  葡萄球菌 链球菌

8

10.16-10.22

肺炎球菌  奈瑟菌  大肠杆菌

9

10.23-10.29

痢疾杆菌 沙门菌  霍乱弧菌 幽门螺杆菌

10

10.30-11.5

厌氧菌   分枝杆菌 放线菌

11

11.6-11.12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12

11.13-11.19

病毒的基本性状

13

11.20-11.26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检查和防治 呼吸道病毒

14

11.27-12.3

肠道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肝炎病毒

15

12.4-12.10

虫媒病毒 出血热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16

12.11-12.17

逆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

17

12.18-12.24

真菌学


课程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南(必读)

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绪论

0.1 微生物概述

0.2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0.3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上)

0.4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下)

拓展版块(绪论)

课程思政专栏

绪论测验

绪论作业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1 细菌形态与大小

1.2 G+菌细胞壁结构

1.3 G-菌细胞壁结构

1.4 细菌特殊结构

1.5 L型细菌

拓展版块(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课程思政专栏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测验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作业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2.1 细菌生长繁殖

2.2 细菌代谢产物

2.3 消毒灭菌(上)

2.4 消毒灭菌(下)

2.5 消毒灭菌应用

拓展版块(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测验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一)

细菌接种技术

第三章 噬菌体

3.1 噬菌体

第三章 噬菌体 测验

第三章 噬菌体 作业

第四章 细菌遗传变异

4.1 细菌质粒

4.2 细菌的变异现象

4.3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化

4.4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接合

4.5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转导

拓展版块(第四章 细菌遗传变异)

第四章 细菌遗传变异 测验

第四章 细菌遗传变异 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二)

细菌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

细菌形态学观察——抗酸染色

细菌代谢产物检测——内毒素检测

细菌代谢产物检测——药敏试验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6.1  正常菌群

6.2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6.3 机会致病菌

6.4 细菌的侵袭力

6.5 外毒素

6.6 内毒素

6.7 全身感染的五种类型

拓展版块(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测验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7.1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原则

拓展版块(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测验

第八章 球菌

8.1 葡萄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2 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8.3 葡萄球菌的感染

8.4 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5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8.6 链球菌的感染

8.7 肺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8 肺炎球菌的感染

8.9 肠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10 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11 脑膜炎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8.12 淋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8.13 淋球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8.14 淋球菌的检查与防治

拓展版块(第八章 球菌)

第八章 球菌 测验

第九章 肠道杆菌

9.1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9.2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9.3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9.4 痢疾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9.5 痢疾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9.6 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

9.7 沙门菌的致病物质和传播途径

9.8 肠热症

9.9 肠热症的检查

拓展版块(第九章 肠道杆菌)

第九章 肠道杆菌 测验

第十章 弧菌属

10.1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

10.2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

10.3 霍乱及其免疫

拓展版块(第十章 弧菌属)

课程思政专栏

第十章 弧菌属 测验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

11.1 幽门螺杆菌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 测验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12.1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

12.2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

12.3 破伤风的防治

12.4 产气荚膜梭菌

12.5 肉毒梭菌

12.6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测验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13.1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13.2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3.3 结核的防治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测验

第十七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7.1 放线菌

17.1 放线菌 测验

第十八章 支原体

18.1 支原体

第十八章 支原体 测验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19.1 立克次体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测验

第二十章 衣原体

20.1 衣原体

第二十章 衣原体 测验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21.1 钩端螺旋体

21.2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

21.3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1.4 梅毒的检查和防治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测验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2.1 什么是病毒

22.2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2.3 病毒的结构

22.4 病毒的增殖

22.5 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合成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测验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3.1 病毒的传播方式

23.2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23.3 包涵体

23.4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23.5 病毒感染的类型

23.6 病毒与肿瘤

23.7 干扰素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测验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4.1 病毒的分离培养

24.2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测验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

25.1 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5.2 HA与NA的结构与功能

25.3 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变异

25.4 典型麻疹的特点与防治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 测验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

26.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6.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26.4 脊髓灰质炎的检查和防治

26.1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 测验

第二十七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27.1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28.1 几种主要的肝炎病毒

28.2 海鲜的致命诱惑——HAV

28.3 HBV的传播途径

28.4 HBV的复制过程

28.5 HB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28.6 HBV的致病与免疫机制(上)

28.7 HBV的致病与免疫机制(下)

28.8 HBV的防治原则

28.9 HBV的抗原、抗体及其意义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测验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

29.1 虫为媒——虫媒病毒简介

第二十九章 虫媒病毒 测验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30.1 什么是出血热

30.2 肾综合征出血热

30.3 可怕的埃博拉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测验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31.1 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31.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

31.3 EB病毒的致病性

31.4 人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测验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32.1 HIV的流行现状

32.2 HIV的生物学性状

32.3 HIV的致病机制

32.4 HIV的临床表现

第三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 测验

第三十三章 其它病毒

33.1 狂犬病毒的致病性

33.2 狂犬病的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三十三章 其它病毒 测验

第三十四章 朊粒

34.1 朊粒

第三十四章 朊粒 测验

第三十五章 真菌学总论

35.1 真菌的概念与分类

35.2 真菌的形态——菌丝

35.3 真菌形态——孢子

35.4 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35.5 真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第三十五章 真菌学总论 测验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36.1 浅部感染真菌

36.2 白假丝酵母菌(一)

36.3 白假丝酵母菌(二)

36.4 新型隐球菌(一)

36.5 新型隐球菌(二)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免疫学》

参考资料

[1] 李凡,徐志凯编.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

[2] 杨帆,魏纪东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第2版[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23.01.

[3] 张凤民,肖纯凌,彭宜红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第4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12.

新乡医学院
16 位授课老师
孙翔

孙翔

副教授

杨帆

杨帆

教授

邓保国

邓保国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69945人参加

教育学

郭翠菊

73661人参加

心理学入门

陈红兵

104196人参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湘虹

7860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