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剂型、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熟悉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对药剂学的作用及意义,了解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药剂学的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剂型、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熟悉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对药剂学的作用及意义,了解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药剂学的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药剂学》是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药学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从事药学科学研究、药品研究开发以及工业化生产等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借助厦门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的教师教学经验和科研方向,优化设计了教学内容,并利用福建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核受体肿瘤分子靶点与药物开发”创新团队、南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福建省药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平台优势,丰富了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掌握药剂学,并能利用药剂学理论知识解决药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药物制剂理论水平和新药研发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课时目标:掌握:药剂学和剂型的概念。熟悉:剂型的重要性;剂型的分类方法 ;辅料在制剂中的重要作用;药典在药剂学中的法规作用。了解: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药剂学的分支学科;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和展望。
1.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及任务
1.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3 剂型的重要性与辅料的应用
1.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1.5 药剂学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课时目标:掌握:药物制剂的原则和目的。熟悉:药物制剂设计过程。了解:QbD在制剂设计中的应用。
2.1 概述
2.2.处方前研究
2.3 制剂处方工艺优化
第三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
课时目标:掌握:药物化学降解途径;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熟悉: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内容和要求。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概述
3.2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3.3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3.4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第四章 液体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添加剂;混悬剂和乳剂的概念、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理化性质。熟悉:液体制剂的分类;真溶液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乳化剂的选择原则;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和在制剂中的应用;其他液体制剂的概念。了解: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4.1 液体制剂的概述
4.2 表面活性剂
4.3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4.4 低分子溶液剂
4.5 溶胶剂
4.6 高分子溶液剂
4.7 乳剂的概述
4.8 乳化剂及乳剂的不稳定性
4.9 乳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4.10 混悬剂的概述
4.11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剂
4.12 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4.13 其他液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包装和储存
第五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课时目标: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注射剂常用的溶剂及附件剂;注射剂的一般工艺流程;大容量注射液的概念、种类、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注射用无菌粉末制品的概念、制备方法;物理灭菌法、F和F0值。熟悉:灭菌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理论;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注射剂的容器及处理方法。了解: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5.1 概述
5.2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5.3 热原
5.4 灭菌与无菌技术
5.5 空气净化技术
5.6 小体积注射液的制备
5.7 输液
5.8 注射用无菌粉末
5.9 滴眼剂
第六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滴丸剂
课时目标:掌握:固体制剂的特点;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制备方法、质量要求;粉体粒径的分类及不同粒径的表示方法;粉体密度的分类及测定方法;粉体流动性的表示方法。熟悉:滴丸剂的概念和制备工艺;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了解: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6.1 固体制剂概述
6.2 粉体学基础
6.3 散剂
6.4 颗粒剂
6.5 胶囊剂
6.6 滴丸剂
片剂
课时目标:掌握:片剂的概念和特点;片剂的常用辅料;片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片剂的分类和质量要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方法;片剂的质量检查。了解:片剂压缩成型性的评价方法。
7.1 片剂的概述
7.2 片剂的常用辅料
7.3 片剂制备方法及压缩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7.4 片剂的包衣
7.5 片剂的质量检查
栓剂
课时目标:掌握:栓剂的概念、常用基质、栓剂的置换价、栓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熟悉:栓剂的特点、种类;影响栓剂作用的因素。了解:新型栓剂。
8.1 栓剂的概述及处方组成
8.2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第九章 软膏剂、膜剂与涂膜剂
课时目标:掌握:软膏剂、乳膏剂的定义、基质、制备方法;熟悉: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检查;了解:膜剂、涂膜剂的概念、处方组成、制备方法。
9.1 软膏剂
9.2 乳膏剂
9.3 凝胶剂
9.4 糊剂与眼用半固体制剂
9.5 膜剂与涂膜剂
第十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课时目标:掌握:气雾剂的特点、组成、制备及质量评价;喷雾剂和粉雾剂的定义、组成和质量评价。熟悉:药物肺部吸收机制及特点。了解:影响气雾剂肺部吸收的因素。
10.1 概述
10.2 气雾剂的特点、分类、组成
10.3 气雾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0.4 喷雾剂、粉雾剂
第十一章 固体分散体、包合物
课时目标:掌握: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的概念、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验证方法。熟悉:药物在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中的分散状态。了解: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11.1 固体分散体的概述及载体材料
11.2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验证
11.3 包合物
第十二章 微粒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微囊与微球、纳米粒、微乳的概念与特点;脂质体的概念、特点、分类、理化性质、材料;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概念;纳米乳的形成条件。熟悉:微囊与微球、纳米粒、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了解:聚合物胶束的分类和形成机理。
12.1 微囊与微球
12.2 微乳
12.3 脂质体
12.4 纳米粒
12.5 聚合物胶束
第十三章 经皮吸收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特点;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和促进经皮吸收的方法; 贴剂和贴膏剂的概念。熟悉:贴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与评价;凝胶贴膏的概念和组成。 了解:橡胶贴膏的概念、组成和制备方法。
13.1 经皮给药制剂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13.2 贴剂
13.3 贴膏剂
第十四章 缓释与控释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概念;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和释药原理;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熟悉:植入剂的概念、特点。了解:迟释制剂;植入剂的种类。
14.1 概述
14.2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14.3 药物缓释和控释的原理
14.4 骨架型与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的制备
14.5 缓释、控释植入剂的制备及缓控释注射剂
14.6 迟释制剂的制备
14.7 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第十五章 靶向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熟悉: 靶向制剂设计、优化和靶向性评价方法。了解: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15.1 概述
15.2 靶向制剂的设计、优化与评价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点;蛋白多肽类药物液体和固体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熟悉: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及其不稳定性。了解: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基因递送系统。
16.1 概述
16.2 多肽蛋白质结构与性质
16.3 多肽蛋白质药物注射剂
16.4 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16.5 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的非注射给药系统
16.6 基因输送技术简介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下列课程的学习基础:
1、有机化学
2、分析化学
3、药物化学
4、药理学
参考资料
- 龙晓英.《药剂学》(案例版,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 方亮.《药剂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 潘卫三.《药剂学》[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声明:
1.本课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及书籍,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wangxm@xmu.edu.cn联系
2.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与人为善。
3.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