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为什么值得学?
您了解自身吗?您知道在您的身体里还有许多的寄居者吗?您知道治疗人类感染类疾病的药物大多数都来自于微生物吗?您知道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最初是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吗?您知道由于对于微生物认识不足,不仅导致历史上瘟疫大流行,而且也是现代社会的致病元凶吗?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实验课,将为您呈现微生物都在哪儿、怎么获得、如何培养、如何观察、如何控制与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原理。
您会看到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学会如何从环境中获取、培养、观察以及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您会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体系去解决科研、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该门课有其独特的技术设备和操作方法,夯实基础的同时,回归实验课本是科学发现或问题解决的本源。实验课就是一个集成的科研项目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大问题,每一个技术方法的学习则嵌入到具体的研究内容中。把技术和方法的学习融入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比如微生物学实验部分,围绕环境(如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活性菌株筛选展开,将微生物的无菌操作、灭菌技术、接种、培养、分离、观察、鉴定以及发酵)等技术贯穿于主干问题的解决中,围绕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去学习技术与方法去探索去创新。而免疫学部分则围绕着微生物作为致病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最后制备出抗体并进行相关的检测来展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不仅适合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而且也适合中学生或具有学习兴趣的社会学习者。
通过该门实验课的学习您可以学会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方法;您还可以学会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了解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此外,您还能学到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MOOC使您随时都能轻松地通过手机APP或PC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
自2019年起我们陆续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了更新,并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希望能助力您探索未知,创新未来!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并能运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开拓、创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入门(第一周)
第一讲 课程导学(第一周)
第一讲 之微生物学实验室导览(第一周)
辅助学习内容-微生物的特性(第一周)
第一讲的讨论题
测验
土壤细菌的计数(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第二周)
第二讲 移液器分装培养基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讲 疑案调查-配制培养基操作现场还原
第二讲讨论题-请谈谈为什么会导致污染?
第二讲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第二周)
土壤细菌的计数(土壤悬液的制备与接种培养)
土壤悬液的制备与接种(第二周)
讨论题如何保证无菌操作?
土壤细菌的计数(观察计数与纯培养)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第三周)
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培养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第四周)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第四周)
放线菌的抗菌活性菌株筛选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鉴定(第五周)
学生谈微生物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孔雀绿染色法(细菌的芽胞与酵母菌子囊孢子染色)
细菌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鉴定(第六周)
模块三之放线菌、酵母菌以及霉菌的形态观察(第七周)
讨论虚拟仿真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模块三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与鉴定(第七-八周)
模块三之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与鉴定(第八周)
模块三之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子鉴定-菌落PCR法(第九周)
细菌的16srDNA鉴定
16s鉴定
模块四 微生物的控制(第十周)
中和剂的选择(第九周)
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定量测定(第九周)
模块四之酵母菌的发酵利用(第十一周)
模块四之酵母菌的液体发酵
模块 四之酵母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酵母多糖的发酵
自主探索实验(第十二周)
自主探索实验(研究)
讨论环节
模块五免疫学实验之免疫细胞采集与观察(第十三周)
模块五之学生谈免疫(开篇)
免疫学实验开篇及免疫细胞(巨噬细胞)采集与观察
关爱小鼠-正确操作-实验演示-本实验录像由陈毅歆老师提供
免疫实验
模块五免疫学实验之抗体的制备(第十四周)
模块五之血清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抗体
模块五免疫学实验之风湿因子检测与ELISA实验
风湿因子检测
ELISA检测
模块五免疫学实验之免疫扩散实验(第十六周)
模块五之免疫扩散(双向和单向)
线下考试预热(真题)
线下考试真题
1、先修了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在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2、本科非生物专业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
3、具有高中生物等相应的知识的非专业学生
4、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5、拟开展创新创业的人
6、喜欢探索生命奥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