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动物生物学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4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以动物的进化为线索,系统、扼要地介绍动物形态、分类、进化、生理及生态地理分布等知识,体现结构和机能、机体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理论;动物体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本质;动物学研究的历史、自然科学方法论、热点领域和学科进展;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动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程以动物的进化为线索,系统、扼要地介绍动物形态、分类、进化、生理及生态地理分布等知识,体现结构和机能、机体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理论;动物体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本质;动物学研究的历史、自然科学方法论、热点领域和学科进展;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动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生态、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动物资源保护等。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基础学科。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了解自然界的动物,认识其生命活动的规律,解自然界的动物多样性与系统进化,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术语及各种名词概念,理解动物进化的本质和动物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认识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性意义,了解当前动物生物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及主要发展方向、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专业基础。

  该门课程的授课以进化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 面授课时将通过相关国内外科学家的实例,讲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感恩教育、敬畏生命教育。

  授课教师均长期从事动物学相关研究,近年已在在动物的形态分类、系统进化、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等方面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讲授普遍存在的动物学知识,还将相关研究进展及极具地方特色的研究结果融入教学之中,集科学知识和趣味于一身,为生物学领域不可多得的基础课程。

 


授课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动物生命体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进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动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动物生物学理论基础。

成绩 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取闭卷考试。“闭卷”主要考查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

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成绩(百分制)=期末闭卷成绩(60%)+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六十分为合格。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平时成绩(百分制)=思政表现(20%)+线上学习(30%)+作业(20%)+考勤(10%)+课堂表现(雨课堂测试+小组讨论汇报)(20%)

(2)卷面成绩低于30分的不予计算平时成绩。

课程大纲
0 绪论 1.5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概念及意义并且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
1.动物生物学定义、性质和任务
2.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历史和动态
第1章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2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动物细胞的结构,动植细胞的差异,细胞分化的概念,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类动物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1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1.2动物细胞的周期与分化
1.3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第2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3.5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基本知识,理解动物胚胎发育主要过程及其特点,了解生物发生律的的主要内容。
2.1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2.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3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47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动物界各主要类群的生物学特征与进化地位、形态结构与功能、分类及代表动物,了解各大类动物的生境、适应行为及与人类的关系,国内外著名动物学研究者的先进事迹等,从而具备整体观念、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依法防疫知识等。
3.1动物分类和系统发育 1学时
3.2动物的基本结构 1学时
3.3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2学时
3.4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1学时
3.5辐射对称的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 2学时
3.6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3学时
3.6.1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生物学特征
3.6.2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结构和功能
3.6.3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主要类群
3.7假体腔动物 3学时
3.7.1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3.7.2 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
3.7.3假体腔动物——其他动物门类
3.8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 3学时
3.8.1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生物学特征
3.8.2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分类
3.9真体腔分节的动物——环节动物门 2学时
3.9.1真体腔分节的动物——环节动物门——生物学特征
3.9.2真体腔分节的动物——环节动物门¬——结构和功能
3.9.3真体腔分节的动物——环节动物门——主要类群
3.10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5学时
3.10.1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
3.10.2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主要类群
3.11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1学时
3.12无脊椎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附:半索动物)1学时
3.13脊索动物门 2学时
3.14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1学时
3.15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4学时
3.15.1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进化地位及外形
3.15.2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皮肤及其衍生物
3.15.3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循环、排泄、生殖、神经和感官
3.15.4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分类、起源及演化
3.16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4学时
3.16.1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初步适应
3.16.2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分类
3.17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3学时
3.17.1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对陆生生活的进一步适应(一)
3.17.2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对陆生生活的进一步适应(二)
3.17.3爬行动物的分类
3.18 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4学时
3.18.1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一)皮肤、骨骼、呼吸
3.18.2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二)运动和支持系统
3.18.3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三) 消化、循环、排泄、生殖
3.18.4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四)鸟纲分类
3.18.5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3.19 哺乳类 4学时
3.19.1 哺乳类的胎生和哺乳
3.19.2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皮肤
3.19.3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骨骼和肌肉系统
3.19.4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哺乳纲-消化系统
3.19.5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哺乳纲-呼吸和循环
第4章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6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动物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的发展,理解动物各系统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了解相关结构和基本知识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1动物的支持、 保护和运动
4.2 动物的排泄及体内水盐平衡调节
4.3 动物的循环、呼吸、淋巴和免疫
4.4 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4.5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
4.6 动物的激素、分泌和调控
4.7 动物的基本生殖方式
第5章 动物的进化 2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动物进化和演化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
5.1 生命史
5.2 进化思想史
5.3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进化的各种学说
5.4 小进化
5.5 大进化
5.6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6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 2学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6.1动物的地理分布
6.2生物多样性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备高中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命的物质基础、基本结构单位、物质代谢与转换、遗传与变异、进化以及生命体的防御系统与人体健康、生命与环境等,并已选修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技术和生物产业等生命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状况等。

参考资料





《动物生物学》(第3版),许崇任、程红,(“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动物生物学》(第5版),陈小麟,方文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动物学》(第2版),侯林,吴孝兵,(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6年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左明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无脊椎动物学》(上、下册),任淑仙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第2版),杨安峰,程红,姚锦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Zoology(10th Edition), Stephen A. Miller, John P. Harley, McGraw-Hill, 2016年





常见问题

Q :  课程发布的所有参考资料都需要阅读吗?

A :  不是所有的参考资料都必须阅读,标注为“扩展学习资料”的为非必学的资料,是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扩展学习,其他为必学资料。

Q:感觉成绩评定很复杂?

A:是的,此门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保证学习质量注重过程管理,因此需要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切记要按照时间节点参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全过程的学习,各位同学会向着专业的方向迈进一大步。

Q:什么是“作业互评”

A:单元作业要求学生间进行“作业互评”,即系统随机分配最少5名其他学生的作业给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评判,且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获得成绩:1.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5个;2.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

Q:参与“课程讨论”也很重要?

A:是的,课程讨论占线上学习成绩的25%,以讨论的内容质量评定成绩,在“课堂讨论”中回复内容被赞3次以上将获取满分,系统会自动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在“课堂讨论”板块中的讨论才能被计入成绩。

新疆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胡红英

胡红英

教授

朱丽得孜·艾山

朱丽得孜·艾山

副教授

钟问

钟问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