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精神”史上的丰碑,在他的身心中存在一个现代人通往“自觉—自由—独立—幸福”路上的珍贵元素。鲁迅的精神世界是值得一个学习者认真进入、理解的。
这门课的核心主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鲁迅是如何深刻、顽韧,不乏坚苦地成为一个爱人,并且爱己,因而勇担社会责任、人间道义的现代信仰者的。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鲁迅实实在在地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
这门课程能够让学习者在建构独立自我,应对人生波折,实现自我价值,建立平等、互爱的“人我”关联,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供深沉、有力的“思想—文化—精神”资源。
这门课程的特色是,既注重吸纳学界已有的鲁迅阐释成果,又立足讲授者自身的哲学研究视野实现一代人对鲁迅的新型理解。亮点在,课程富于哲学内涵,不乏深刻之处,但讲授者能够自觉地追求深入浅出的境界。
参见源课程。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导言
鲁迅: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精神”史上的丰碑
第一讲 留日鲁迅的思想深度
第一讲 附录文献
第一节 “立人”思想的深度 ——“个的自觉”与涉险“虚无—自由”
第二节 置身现代“人”之信仰高地
第三节 “相互主体性 ——青年鲁迅贡献的“自我—他人”“自省—平等”意识
第一讲 讨论议题
第二讲 “精神界之战士”安在? ——青年鲁迅向往的生存方式、呈现的话语形式
第一节 “反叛—抗争”型生命范式 ——青年鲁迅心仪的生命存在方式
第二节 青年鲁迅呈现的话语风格
第二讲 讨论议题
附录:鲁迅早期文言论文译文(注释有特定的时代印记,可忽略)
第二讲 自测
第四讲 作为现代哲学小说的《示众》
第一节 堪称现代派小说的《示众》 ——《示众》卓异的艺术风格
第 二节 曝露“人”之虚无,根连“人”之现实 ——哲学视野下的《示众》
第四讲附录《示众》PDF版
第三讲、第四讲自测
第三讲 “沉默鲁迅”(1909-1917)的精神锻冶
第一节 “苦难—陈腐—虚无” ——“归国鲁迅”的现实境遇
第二节 “遭遇—沉潜—咀嚼”自我人生的虚无 ——“沉默鲁迅”(1909—1917)的深层生命刻度
附录1 重要参看文献《鲁迅》(竹内好著)
第五讲“示众”场景的族群们
第一节 广泛漫延的看客群落
第二节《呐喊》《彷徨》中的威权人物,在精神上的虚无表现
第三节“临终之悟”——落难者的精神萌蘖
期中论坛
期中论坛
第六讲 在意义与虚无之间——《狂人日记》和它的文言之“序”
第一节 狂人勇毅的意义创造与“我”的用心良苦
第二节 狂人的沉沦——作为寓言的“愈后候补”
第七讲“我”的存在与《祝福》的意义构成
第一节 “我”对《祝福》的意义提升之一——“我”与鲁镇人众、与落难者祥林嫂的关联
第二节 反思知识分子的自我存在——《祝福》之“我”的深层意味
第七讲 讨论话题
第八讲 沉沦之渊与超越之径 ——《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的存在论意义
第一节 吕纬甫、魏连殳的沉沦与顾念
第二节 “我”之抉意——对峙沉沦,超越虚无
第八讲 讨论话题
第九讲 《呐喊》《彷徨》的三重意义结构
第一节 《呐喊》《彷徨》在人性与社会历史层面的意义构成
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哲学内涵
第九讲 讨论话题
第8-9讲测试
第十讲 《野草》与鲁迅的重返“战士真我”
第一节 鲁迅的整体生命之流与《野草》的核心脉络
第二节 《野草》体系的整体图谱
附录1:关于《秋夜》 有什么在悄悄地开始
附录2:这是“枣树”开口说话了么? ——关于《影的告别》
附录3:《求乞者》——虚无:在“我”与世界之间
第十一讲 《过客》最终行至何处?
第一节 “肉薄”虚无者在路上
第二节《野草》征程的最高归宿地
关于《野草》的讨论
第十二讲 鲁迅的“杂文自觉”与“左翼”文化自觉
第一节 “战士真我”的话语实践——鲁迅的“杂文自觉”及其生命前提
第二节 生生于虚无渊面的“自我↔人间”关怀——“左翼鲁迅”的存在论意义
第十二讲 讨论话题
第十三讲 《故事新编》的读法及“立”之尝试
第一节 《故事新编》的两种读法
第二节 《非攻》与《理水》之“立”
第十三讲 讨论话题
第十四讲 仰看流云一闪烁——芜杂的《朝花夕拾》
第一节 朝花之野趣
第二节 夕拾之怅然
第十四讲 讨论话题
第十五讲 鲁迅视阈中的日本
第一节 离“自由”“真实”“真的人”更近的日本
第二节 亦非完美的日本——鲁迅对东亚“社会—文化”的现代性反思
第十五讲 讨论话题
结语:作为现代信仰者的鲁迅
结语:作为现代信仰者的鲁迅
无需
见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