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选修课,主要涉及电力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供配电系统设计、以及电气照明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设计计算和运行维护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建立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整体概念,并具有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为今后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方面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
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设计计算和运行维护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建立电力系统整体概念; |
目标2-学会查阅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具备电气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能力,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和运维; |
目标3-理解国家与行业设计标准规范,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和资料检索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工程师职业道德,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 |
支撑的毕业要求 | 涉及的指标点 | 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权重 | ||
指标点 | 本课程贡献度 | 教学目标 | 权重 | |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和研究,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 2-3能够运用电气工程相关知识,通过文献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和研究分析,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 0.3 | 教学目标1 | 0.4 |
教学目标2 | 0.4 | |||
教学目标3 | 0.2 | |||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设计出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4了解电气工程项目设计周期和流程,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与方法,给出工程设计内容和实施方案,并能在设计环节中具备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 0.2 | 教学目标1 | 0.3 |
教学目标2 | 0.5 | |||
教学目标3 | 0.2 |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实践和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根据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0.2 | 教学目标1 | 0.2 |
教学目标2 | 0.4 | |||
教学目标3 | 0.4 |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来自对课内外学习和课堂表现和平时测验(含期中考试)的评价,占分别课程总成绩的30%和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
《电气工程基础》冯建勤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
《工厂供电(第6版)》.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