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07月01日 ~ 2019年07月01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课程章节目录 绪论 什么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一章 基因 1.1 疾病从何而来——基因病 1.2为什么这一秒的我已不是上一秒的我——基因表达调控 1.3 我是谁——人类基因组的特征 1.4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差异 ……
课程章节目录 绪论 什么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一章 基因 1.1 疾病从何而来——基因病 1.2为什么这一秒的我已不是上一秒的我——基因表达调控 1.3 我是谁——人类基因组的特征 1.4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差异 ……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我们能永生吗?为什么我们会生病呢?你身边有哪些“家族病”呢?为什么我们罹患疾病的风险不同呢?又为什么一些疾病的诊断要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入手呢?它比起免疫、生化水平的诊断,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从课中寻找答案吧……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体外源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即核酸与蛋白的存在、结构和表达调控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治和转归提供分子水平信息的一门学科。

不防从现在开始搜集你身边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报告单,试图解读它们吧……

 

授课目标


授课目标1:理解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必要性

授课目标2:掌握分子生物学如基因与基因组等基本理论。

授课目标3:掌握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四阶段技术:分子杂交、核酸扩增、生物芯片及核酸测序技术。

授课目标4:掌握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与肿瘤疾病的分子检验策略与方法

授课目标 5:通过问题导向教育,促进培育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态度的、会应用、能批判、可创新的医学领域人才。

 

成绩 要求


成绩为百分制,60至84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问卷调查(5%)共2次,于课程期中及期末各1次,主要涉及课程教学评价,按“实事求是”的评价态度及完成次数给分;

课程讨论(20%)不设答案,主要按积极参与度及作答质量给分;

单元测验(10%)为客观题,按系统记录作答情况给分;

单元作业(含自主学习汇报共25%)为主观题,提倡录音作答,以教师评分为主、学生互评为辅,其中,自主学习汇报(10%)是学习者根据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相关的兴趣点自主命题,于课程结束前两周提交原创PPT、视频资源等,教师依据选题相关性、创新性及完整性给分,优秀案例可供学习者再次学习与讨论;

考试(40%)设定于期末,题型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教师依据学习者系统记录作答情况给分。


 

课程大纲

 


一、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体外源性和内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和表达调控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治和转归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伴随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该门学科也成为了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的前沿领域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1.基因与基因组等基本理论;2.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分子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二、课程章节安排与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专题

绪论

1

1

一、基因

5

2-6

二、核酸分离纯化

2

7-8

三、核酸杂交

4

9-12

四、核酸扩增

5

13-17

五、基因芯片

2

18-19

六、核酸测序

5

20-24

七、蛋白质分子检验

4

25-28

八、基因诊断

2

29-30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基因  

1.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基本概念、学科发展史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2.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线上学习资源介绍。

3.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主体:基因与基因组的基本概念。

4. 基因病的概念:疾病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体现。

5. 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含人类基因组结构特征的阐释)及其重要性。

6.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基因组学中的研究意义。

(二)核酸分离纯化

1.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常见标本及其处理。

2. 核酸(包含DNA与RNA)分离纯化的原则及技术路线。

(三)核酸杂交

1. 核酸分子杂交及核酸探针的概念。

2. 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反向点杂交(RDB)及原位杂交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流程、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3. 点杂交与印迹杂交的本质区别及原位杂交与印迹杂交的本质区别。

4.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及点杂交诊断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四)核酸扩增

1. PCR技术的基本概念(体外DNA扩增技术)、原理(DNA半保留复制机制)、体系(DNA模板、引物、Taq DNA聚合酶、dNTP等)、程序(变性、退火及延伸)及临床应用。

2. PCR技术体系中引物的作用。

3. 常用PCR衍生技术:逆转录PCR、多重PCR及定量PCR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程序及临床应用并与PCR技术加以区分。

4. 应用PCR结合RFLP即PCR-RFLP技术诊断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原理、技术流程及结果分析。

(五)基因芯片

1. 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技术流程(含探针的制备方法)及结果分析。

2. 全基因组DNA芯片和cDNA芯片的差异及其各自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

3.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的检验原理、技术流程及结果分析

(六)核酸测序

1. 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2. Sanger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基本原理、体系及结果分析。

3.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七)蛋白质分子检验

1. 双向凝胶电泳的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

2. 质谱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

3. 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4. 蛋白质芯片的概念与分类。

(八)基因诊断

 1.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分型鉴定、耐药诊断及疗效检测中的作用,病毒病分子检验的策略与方法。

2. 致病基因的概念,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分子检验的策略与方法。

3.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肿瘤分子检验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学生物学、本科生物化学相关知识如核酸与蛋白的分子结构、中心法则等。

 

参考资料


(一)《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吕建新、王晓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1版。

(二)《Molecular Diagnostics》,Lela Buckingham, PhD, MB, DLM,F.A. Davis Company,2012。

(三)《分子生物学》,杨荣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第2版。

(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钱晖 侯筱宇主编,黄诒森主审,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4版。

(五)分子生物学相关网络学习资源(详见课程绪论篇章):

1. 专业科学动画制作网站 www.StatedClearly.com、www.sumanasinc.com

2. 教育网站  www.dnalc.org、www.icourse163.org爱课程

3. 生物公司产品宣传视频

4. CCTV  CCTV-10科教频道、CCTV-13新闻频道

(六)《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钱晖主编,郑芳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江苏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孙梓暄

孙梓暄

副教授

钱晖

钱晖

教授

严永敏

严永敏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