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互联网+学科平台拓展类课程,也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课程不仅是《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与计算智能》、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范围也早已扩展到互联网+的各项应用体系和许多前沿研究领域。
本课程建立了软件程序开发基础知识体系,课程内容融合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数据库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各类基础知识理论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互联网+应用中软件开发问题,掌握互联网+软件程序开发基础知识,包括:数据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基础原理、软件程序编译原理与数据库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在互联网+专业进行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工程实验的操作,综合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编程实现能力、操作系统系统的认知、数据库分析、设计和运用能力,程序编译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实践综合能力。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专业或者非计算机专业,但有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的同学。
(1) 平时考核:占40%,主要以完成平时作业和课程项目的情况为考核依据。
(2) 期末考核:占60%,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为考核依据。
程序设计语言(C,C++,java,python等任何一门语言)
本课程以C语言为基础进行讲解,但学习了其他语言的同学可以无障碍学习本课程内的容并同样受益。
林劼,刘震,陈端兵,戴波. 数据结构与算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8
王晓东. 算法设计与分析.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Kleinberg,等. 算法导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Q : 01号这门课程和互联网+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关系是什么?A : 是互联网+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绪论和第二章软件逻辑部分教学内容。
Q : 软件技术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关系是什么?A : 是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扩展性实践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