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主干核心课程。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为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辨析和思考能力,避免陷入对西方经济思想和价值观的盲从,我们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作为主讲教材,引入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受众范围更广,许多社会学习者没有接受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设置,将关联程度高的内容放在一起讲解,实现模块化教学,便于同学们随时调取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学。
通过课程教学,我们致力于让学习者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策工具及深入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将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分析,即能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认识,也能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最终达成为国家培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开阔的宏观视野、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栋梁之才的目标。
该课程主要特色:
1.高举旗帜,兼容并蓄。以马工程系列教材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为蓝本,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范式,推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与时俱进和创新。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唯物辩证地讲授西方经济学理论,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析,提升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辨别力。
2.强化课程思政,注重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辩证科学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经济问题,在理论和制度的比较中,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3.注重信息反馈,持续提升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质量第一、持续改进”的课程建设原则,根据线上课程的评价、讨论和线下同学、专家教授的交流建议,学习吸纳同类在线开放课程优秀的建课经验,及时更新视频和文档资源、完善案例库建设,提升老师参与讨论的频率和互动效率,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1.掌握国民收入理论;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成因和治理措施;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各派经济学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2.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3.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
初等数学;微积分知识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叶航、何樟勇、李建琴主编:《宏观经济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宏观部分),第19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