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文学概论(一)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 2024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5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7)
spContent=文学概论是广博的,它以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涉及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文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文学概论是科学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概论是深刻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锻炼思辨能力;文学概论是妙趣横生的,让我们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
文学概论是广博的,它以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涉及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文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文学概论是科学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概论是深刻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锻炼思辨能力;文学概论是妙趣横生的,让我们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它以“马工程”重点教材为指导,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它既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论概括能力等;也能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文学写作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程讲授文学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准确掌握文学理论相关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理论思辨能力。

课程大纲
导言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了解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理解其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1.1.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1.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1.2.1 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2.2 关于文学的地位与作用
1.2.3 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1.2.4 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1.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3.1 文学发展的方向
1.3.2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
1.3.3 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
1.3.4 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1.3.5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了解其理论体系;2.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掌握其基本内涵。
3.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3.1.1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背景
3.1.2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发展的规律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3.3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
3.3.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3.3.2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3.3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
3.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有关论述专题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和理解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 2.了解文学的倾向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4.1.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4.1.1 认识性
4.1.2 倾向性
4.1.3 实践性
4.2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4.2.1 情感性
4.2.2 形象性
4.2.3 超越性
4.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4.3.1 间接性
4.3.2 精神性
4.3.3 韵律性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文学的价值及其形成;2.理解和掌握文学各功能之间的关系。
5.1.文学的价值
5.1.1 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5.1.2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5.1.3 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5.2.文学的功能
5.2.1 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5.2.2 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5.2.3 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文学创作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文学的一般创作过程;2.理解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精神创造活动;3.掌握文学创作是作家个体性精神创造活动;
6.1文学创作过程
6.1.1 创作动因
6.1.2 艺术构思
6.1.3 语言呈现
6.2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6.2.1 艺术直觉
6.2.2 艺术情感
6.2.3 艺术想象
6.2.4 艺术理解
6.3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6.3.1 作家与生活体验
6.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6.3..3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6.3.4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是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无特殊要求。

参考资料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4.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版。

 7.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8.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伍盠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10.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英)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4.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常见问题


Q : 这门课理论性很强吗?是否难懂?A : 这只是文学相关理论的基础课,相对容易些,课程里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来讲授,通俗易懂。

Q : 学习这门课需要具有文学基础吗?A : 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补充阅读。

泰州学院
3 位授课老师
胡吉星

胡吉星

副教授

戴舒芩

戴舒芩

副教授

封兰

封兰

讲师

推荐课程

【DeepSeek适用】小白玩转AI大模型应用开发

林粒粒

227人参加

小白玩转 Python 数据分析

林粒粒

95人参加

密码学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密码学

毛毛熊老师

54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