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计量经济学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7月19日 ~ 2020年08月30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共48学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3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其依据经济理论,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等工具,用观测数据对经济和商务活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测度和检验经济变量间的量化关系,探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预测判断经济现象的未来走势,发现经济行为的未知理论,从而在经济理论的抽象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具体世界之间搭建桥梁。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其依据经济理论,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等工具,用观测数据对经济和商务活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测度和检验经济变量间的量化关系,探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预测判断经济现象的未来走势,发现经济行为的未知理论,从而在经济理论的抽象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具体世界之间搭建桥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如果你的收入水平增加了一万元,你的消费支出将会增加多少元?

     如果你的国家的GDP增加了一亿元,你所在的行业对其贡献率会增加多少?

     你想知道未来五年中国的物价水平变化趋势吗?

     当我们看到两个看似存在一定关系的经济现象时,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及因果关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就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所在。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使得经济学从以往只能做定性研究,扩展到同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新阶段。

这门课的主题是什么?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有关经济关系的经验估计的经济学分支。计量经济学依据经济理论,使用数学和统计推断等工具,用观测数据对经济和商务活动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和检验经济变量间的经验关系,从而给出经济理论的经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现象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判断, 在经济理论的抽象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具体世界之间搭建桥梁。

学习这门课的收获:  

     1. 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2. 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 

     3. 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简单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软件包; 

     4. 具有进一步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应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分析的基础和能力。

这门课的特点:

    量化分析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主流,而计量经济学融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为一体,是通过建立具有随机特征的计量模型来量化研究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之一,是太原理工大学经管类学科基础课程,更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础课。  

    新时代的大学生以大数据为基础,能够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对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量化分析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所涉及的经济问题。

    该课程将通过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学习,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严密数理思维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证分析的能力以及具有批判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创新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方法及分析方法,使用Eviews软件实践,学会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总分100分,课程教学+线上学习+实践环节,其中包括:

      1. 课程设计(50分):以课程设计成绩*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

      2. 慕课线上学习(30分):学生完成任务点情况、视频观看时长、章节测试、作业、模拟考试、讨论互动情况等等,综合评定总分为20分;

      3. 实践环节(20分):上机实验操作或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写作,分值为20分。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以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科性质以及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在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每一步骤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 计量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1.3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及要点
1.4 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
1.5 Eviews软件基本操作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一元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推导和证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有关的参数估计过程和结论;应用计算器进行线性单方程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独立完成建立一元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工作。掌握(较高要求):关于线性单方程积极性模型的基本假设,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的统计检验方法及应用。
2.1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基本概念
2.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2.4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Eviews操作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矩阵描述、推导和证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有关的参数估计过程和结论;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线性单方程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掌握(较高要求):关于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及矩阵表示,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主要的统计检验方法及应用。
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经典假定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3.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views操作
多重共线性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和后果,完全共线性和一般共线性的区别。掌握(较高要求):多重共线性产生的经济背景;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4.1 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4.2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4.3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4.4 多重共线性Eviews操作
异方差性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异方差的概念、类型和后果。掌握(较高要求):异方差违背基本假设的经济背景;异方差检验的思路和主要检验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一般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步骤和软件包中有关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5.1 异方差性的概念、类型、原因
5.2 异方差性的后果
5.3 异方差性的检验
5.4 异方差性的修正
5.4 异方差性Eviews操作
序列相关性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自相关的概念和后果,什么是虚假自相关,如何避免虚假自相关问题。掌握(较高要求):自相关产生的经济背景;自相关检验的思路和主要检验方法;一阶自相关(自相关)的D.W.检验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一阶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的原理和步骤;软件包中有关一阶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的应用
6.1 序列相关性的概念及原因
6.2 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6.3 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6.4 序列相关性的补救
6.5 序列相关性Eviews操作
虚拟变量模型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掌握(较高要求):掌握综合应用的结构分析、交互效应分析、分段线性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应用(对应用能力的要求):应用所学知识,在本章结束前独立完成一个练习,自己选择研究对象,建立虚拟变量模型,自己收集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7.1 什么是虚拟变量
7.2 虚拟变量的设置规则
7.3 虚拟解释变量的回归
7.4 虚拟解释变量综合运用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了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会使用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掌握(较高要求):掌握协整的概念以及协整检验的方法,了解格兰杰检验的基本原理。应用(对应用能力的要求):能够对一个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简单的计量经济分析并得出结果。
8.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分析
8.2 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8.3 协整理论
滞后变量模型
课时目标:了解(最低要求):滞后变量与滞后效应的基本概念、会使用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掌握(较高要求):掌握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方法。自回归模型的构建和估计方法。应用(对应用能力的要求):能够对一个滞后模型进行简单的计量经济分析并得出结果。
9.1 滞后效应与滞后变量模型
9.2 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
9.3 自回归模型的构建及估计
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课程论文
课时目标:掌握课程论文的撰写模式与规范,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10.1 实证项目的研究(一)
10.2 实证项目的研究(二)
10.3 实证项目的研究(三)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

参考资料

1. 使用教材

《计量经济学》(第3版),庞皓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2. 参考书目

李子奈、潘文卿主编,《计量经济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太原理工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薛晔

薛晔

教授

陈龙梅

陈龙梅

老师

李燕

李燕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