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而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总计2.5学分。 本课程除绪论外,共分为八个专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和期末各占50%
开篇
课程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维导图
电子教材
专题一 导论
1.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因素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其发展
拓展学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
2.1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3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2.4 世界的统一性
2.5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6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拓展学习
专题三 唯物辩证法
3.1 事物的普遍联系
3.2 事物的变化发展
3.3 对立统一规律
3.4 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5 唯物辩证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
拓展学习
专题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4.1 科学的实践观
4.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3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4.4 真理与价值
4.5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拓展学习
专题五 唯物主义历史观
5.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2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5.3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5.4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作用
5.6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8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拓展学习
专题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6.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劳动二重性
6.2 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形式
6.3 价值规律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4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拓展学习
专题七 剩余价值理论
7.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2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7.3 资本的积累、周转与再生产
7.4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拓展学习
专题八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
8.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8.2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8.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8.4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8.5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8.6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8.7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8.8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拓展学习
学习参考资料
重要原理
高中政治必修课程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3卷,外文出版社。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