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课程建设紧扣立德树人目标,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唯“能力论”是该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根据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设立课程目标,做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
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基本理论为主,同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法、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内的课程结构。本课程立足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通过认真备课和系统详尽的讲解,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分析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各种矛盾、问题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其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特色
一是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增强课程的理论厚度和深度。本课程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最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以及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研究成果等及时融入和体现在相应的章节中,体现了金课高级性的特征。
二是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课堂体现和渗透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5C核心素养。通过线上“对分课堂”教师讲授、学独立学习、章节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答疑四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5C核心素养。
三是课程注重对学生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结合,确保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人才的培养,就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完成章节测试等平时作业等成绩占考核比例的40%,考试占60%,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对待平时测试的积极性。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结合,确保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的高质量进行,真正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落细在课堂中。
四是课程教学团队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该课程教学团队4名教师均为博士、其中1名为在读博士。团队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人员结构和明确的任务分工。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学术功底,并能及时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能力强,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在了课堂中,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目标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根据“两性一度”的标准设立课程目标,做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
知识目标:了解课程及学科基本知识点;理解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掌握学科原理及相关工作方法。
能力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5C核心素养,即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和创新素养,最终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
导论
第一节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导论 PPT
导论 单元测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章 PPT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 PPT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PPT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与特点(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与特点(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与特点(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与特点(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第四章 PPT
第四章 单元检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PPT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征
第六章 PPT
第六章 单元测试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第七章 PPT
第七章 单元测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与开发
第八章 PPT
第八章 单元测试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互联网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新课题
第三节 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九章 PPT
第九章 单元测试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及类型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及建设营造
第十章 单元测试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与评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第十一章 PPT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与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第十二章 PPT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
第十三章 PPT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一)主要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第2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1—4卷,列宁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
5.《思想政治教育学》,徐贵权、邵广侠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王学俭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杨紫英主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万光侠等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祖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2.《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邱柏生、董雅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倪愫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1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沈壮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思想政治教育》,刘建军、张智,人民出版社,2023年。
17.《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发展研究报告》,冯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