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05月21日 ~ 2019年07月23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95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94)
spContent=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这句话无不揭示出民法为每个人提供温暖的怀抱,促使其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追求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这句话无不揭示出民法为每个人提供温暖的怀抱,促使其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追求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你将收获如下:

1、掌握我国现行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民法、民法相关部门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2、具有掌握民法理论逻辑体系及民法的基本要求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民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3、懂得如何运用民法去维护权益,具备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4、关注社会生活中值得思考的民事案件,并延伸拓展到其他学科的案件和民法之间的内部理论联系和外部法律运用。



课程大纲
走近民法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关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综合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范围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与具体适用。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1.1市民社会的法律
1.2波澜壮阔的社会文明现象
以人为本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民法的基本原则,深入体会民法慈母般的包容心,理解生命至上、尊重人性的内涵以及在民法相关制度中的具体体现,综合掌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民法相关保护制度体系的基本规则。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2.1慈母之爱
2.2生存至上
2.3尊重人性
2.4促进发展
为权利而斗争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权利本位”的具体内涵,明确民法的私法、权利法本质,从而激发为权利而斗争的思维观念,综合掌握权利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权利具有发展性,在社会生活中要为权利而斗争。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3.1 权利本位
3.2 发展的权利
3.3 善待权利
负责任的自由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民法中的自由的本质何在,明确民法中的自由的限度在何处,形成民法“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思维,综合掌握在社会生活中“自己责任”的基本规则与具体适用。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4.1 自由的本质
4.2 自由的限度
4.3 自由的责任
中庸的艺术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民法中的“中庸”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并且综合掌握民法中体现“中庸”的制度有哪些,掌握这些规则在具体的案例中如何适用,法官应该如何裁判的基本规则与具体适用。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5.1 民法上的中庸
5.2利益分配中的中庸
5.3 损失与风险分担中的中庸
天道诚信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表现,理解“诚实信用”在民法中的具体内涵,综合掌握民法相关制度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何在,以及其基本规则与具体适用。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6.1 诚信之解读
6.2 权利不滥用
6.3 义务也神圣
法缘良俗
课时目标: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表现,理解“公序良俗”在民法中的具体内涵,综合掌握民法相关制度中“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体现何在,以及其基本规则与具体适用,以及由此探索“公序良俗原则”对于我国未来民事立法的指导作用。技能目标: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对民法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初步掌握办理民事案件的实务操作方法,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相融合,实行教、学、做相结合,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官、律师等民事司法实务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着力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民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思辨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务实创新型法学专业人才。
7.1 公序良俗
7.2人伦坚守
7.3 秩序维护
7.4 弱者关怀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1、总成绩(100分)构成:

    单元测验:30%

    期末考试:60%

    课程讨论:10%(注意:必须是在课堂交流区的讨论才计入成绩,在其他讨论区的讨论不计入成绩)。

 2、证书要求

    合格证书:60分(含)至85

    优秀证书:85分(含)

 3、说明

    课程讨论以活跃度为判断依据,学生需在课堂讨论区内进行至少3次有效讨论方能获得该部分满分。没有进行有效讨论的课程讨论指标得分为0,有1次有效讨论的得3分,2次有效讨论得6分,3次及以上有效讨论得10分。


参考资料

谭启平主编: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苏永钦:《寻找新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孙鹏:《物权公示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从历史考察到功能解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侯国跃:《中国侵权法立法建议稿及理由》,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徐银波:《侵权损害赔偿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常见问题

Q:该门课程的主要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呢?

A:《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共由七部分内容构成,包含走近民法、以人为本、为权利而斗争、负责任的自由、中庸的艺术、天道诚信、法缘良俗。本门课程从民法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出发,以民法基本原则为框架,对民法精神体系进行梳理、民法基本制度进行介绍,并辅以经典案例剖析加深对具体法律规定的理解,致力于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

 

Q:该门课程的开设有什么目标和意义呢?

A:《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旨在普及民法基础理论,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权利意识,以维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通过对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及其他群体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Q:听完该门课程,我能收获到什么呢?

A:1、掌握我国现行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民事基本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形成民法理论逻辑体系和法律思辨思维,能够运用所学民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3、懂得如何运用民法去维护权益,具备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4、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法律问题,并延伸拓展到其他部门法思考、民事制度的理论联系和外法律运用。

 

Q:我听完这些课程以后,如何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A:对于《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的学习,包括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两部分。首先,每一章包含三至四小节内容,可以按照章节次序先对视频课进行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后,完成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测试进行知识巩固。其次,每章节补充了相关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法条修订、参考文献等资料供拓展学习。最后,还可以在讨论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更有老师、助教等在线答疑。

 

Q:我在听课时遇到很多法律专业术语不明白,怎么办?

A: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阅相关法律知识:课程非视频资源延伸;法学著作、教科书;法律期刊论文;法律法规条文;法律公众号文章;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官方网站。

 

Q:课后作业、测验题太难,不会做怎么办?

A:课堂作业、课后测试、期末考试等试题都是根据慕课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全面掌握民法理论知识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只要用心学习并反复理解揣摩民法精神内涵,试题都能够顺利完成。若遇到难题或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回看课程、查阅资料或在讨论区向老师、助教提问,以及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

 

Q:我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怎么办呢?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学习需要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科学有效的计划表,因人而异,因此需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显示全部
西南政法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孙鹏

孙鹏

教授

侯国跃

侯国跃

教授

张力

张力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