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地球概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10月12日 ~ 2021年01月30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55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
spContent=《地球概论》(The Earth under The Sky )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天文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Astronomy)。该课程以地球为视角,系统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明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天象演化及其地理意义,是面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天文学课程。
《地球概论》(The Earth under The Sky )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天文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Astronomy)。该课程以地球为视角,系统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明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天象演化及其地理意义,是面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天文学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地球概论》是面向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天文学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天文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从地球视角,系统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础应用,明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课程内容包括星空区划、天体跟踪、天文观测、恒星与星系、太阳与太阳系、月球与地月系、地球、天象演化、观象授时与历法制定。 该课程强调地球观测视角,是面向大众日常生活的基础天文学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 辨识四季星区、星座以及亮星,推算即时即地星空。

2. 熟悉中外星座及星宿的划分方案、相互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3. 掌握肉眼观测及跟踪天体周日与周年视运动的方法。

4. 掌握普通天文望远镜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

5. 掌握基于虚拟星空模拟软件辅助天文理论学习和天文观测的方法。

6. 熟悉宇宙不同尺度天体及天体系统结构、运动及其演化规律。

7. 熟悉星空、昼夜、四季、节气、月相、潮汐、日月食、行星会合、行星逆行等天象演化规律。

8. 熟悉基于天体视运动规律进行导航、授时和编历的方法。

9. 了解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象、浑仪、日晷和圭表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0.了解天文学发展历史中天文学家的主要贡献。


授课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 辨识四季星区、星座以及亮星,推算即时即地星空。

2. 熟悉中外星座及星宿的划分方案、相互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3. 掌握肉眼观测及跟踪天体周日与周年视运动的方法。

4. 掌握普通天文望远镜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

5. 掌握基于虚拟星空模拟软件辅助天文理论学习和天文观测的方法。

6. 熟悉宇宙不同尺度天体及天体系统结构、运动及其演化规律。

7. 熟悉星空、昼夜、四季、节气、月相、潮汐、日月食、行星会合、行星逆行等天象演化规律。

8. 熟悉基于天体视运动规律进行导航、授时和编历的方法。

9. 了解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象、浑仪、日晷和圭表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0.了解天文学发展历史中天文学家的主要贡献。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特点以及意义。2. 价值类目标:建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正确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3. 方法类目标:熟悉天文学常用软件、网站与公众号
1.1 宇宙概述
1.2 天文学概述(一)
1.3 天文学概述(二)
星空区划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了解国际星空区划和中国星空区划的主要内容;掌握简易星空区划四瓣行星及四季星空的推算。2. 价值类目标:培养学生仰望星空习惯,加强暗夜星空保护意识,注重中国传统星空区划方案的传承。3. 方法类目标:辨识四季代表星区、代表星座与代表亮星,并绘制星图。
2.1 星空区划概论
2.2 国际星空区划
2.3 中国星空区划
2.4 简易星空区划
天体跟踪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地理坐标系、地平坐标系、时角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的基本要素;明确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 价值类目标: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天体坐标观测仪器对天象记录的重要意义。3. 方法类目标:通过天球坐标系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熟悉天球仪的使用,了解浑仪、简仪等中国古代天体坐标测量仪器的使用。
3 1 球面坐标系
3.2 地理坐标系
3.3 天体视运动
3.4 天球坐标系构成
3.5 地平与时角坐标系
3.6 赤道与黄道坐标系
3.7 天球坐标系联系
天文观测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了解光学望远镜结构、分类与特点。2. 价值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3. 方法类目标:熟悉双筒望远镜与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熟悉星空模拟软件的使用。
4.1 天文观测原理
4.2 观测影响因素
4.3 望远镜的结构
4.4 望远镜的性能
4.5 望远镜的类型
4.6 望远镜的组装
4.7 望远镜的校正
4.8 望远镜的使用
4.9 天文观测辅助
恒星与星系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恒星的距离、光度、亮度及其演化;了解双星、变星、星云与星团的分类,掌握银河系的大小、结构及运动2. 价值类目标:建立唯物主义宇宙观,加强暗夜星空保护意识。3. 方法类目标:通过赫罗图跟踪类太阳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了解不同距离恒星的测量方法。
5.1 恒星:距离
5.2 恒星:星等
5.3 恒星:光谱
5.4 恒星:大小
5.5 恒星:运动
5.6 恒星:全家福
5.7 恒星:演化
5.8 双星
5.9 变星
5.10 星团与星云
5.11 银河系
5.12 河外星系 编辑
太阳与太阳系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日心体系的发展历史,太阳系天体分类,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了解太阳结构、太阳活动与日地关系;了解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矮行星与小行星的分类与特征。2. 方法类目标:掌握地球运动仪的使用方法。3. 价值类目标:树立唯物主义宇宙观,明确天文学在宗教与科学斗争中的前沿地位。
6.1 太阳系:日心体系
6.2 太阳系:天体分类
6.3 太阳系:运动演化
6.4 太阳概况
6.5 太阳结构*
6.6 太阳活动*
6.7 日地关系
6.8 类地行星
6.9 类木行星
6.10 矮行星
6.11 小行星
6.12 彗星
6.13 流星 编辑
月球与地月系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了解月球距离、表面特征、物理状况及其运动规律。2. 方法类目标:绘制月面基本特征,熟悉三球仪的使用。3. 价值类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对于月亮观测的贡献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1 月球概论
7.2 月球环境
7.3 月球运动与演化
地球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证明,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了解地球运动的天文学效应。2. 价值类目标:理解精密实验对验证科学真理的重要性。3. 方法类目标:掌握地球运行仪的使用及傅科摆的设计原理。
8.1 地球球形的确立
8.2 地球自转的证明
8.3 地球公转的证明
8.4 地球运动的规律
8.5 地球进动与极移
天象演化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太阳回归运动的天文学解释;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和推算;掌握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和天文学解释。掌握月相与月亮起落时刻的关系;掌握日月食的成因、种类、过程和发生概率;掌握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复杂性。2. 价值类目标:科学认知天象演化的基本原理,破除迷信。3. 方法类目标:通过半昼弧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公式估算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通过回合运动原理计算行星回合周期和朔望月长度,通过恒星时推算即时即地的星空,根据天象预报图估算日月五星的出没时刻。
9.1 恒星的视运动
9.2 即时星空推算
9.3 太阳回归运动
9.4 昼夜现象
9.5 昼夜长短
9.6 晨昏蒙影
9.7 太阳高度
9.8 四季五带
9.9 行星的视运动
9.10 行星会合运动
9.11 行星的逆行
9.12 月相演化
9.13 日月食成因种类
9.14 日月食过程阶段
9.15 日月食时间分布
9.16 日月食概率周期
9.17 潮汐与引潮力
9.18 潮汐规律及效应
9.19 天体视运动总结
观象授时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时间计量系统的发展历史;掌握平太阳时、视太阳时与恒星时的区别;掌握不同时间计量系统之间的换算。2. 方法类目标:掌握日晷的使用方法。3. 价值类目标:了解中国古外时间服务工具的差异。
10.1 时间概论
10.2 时间计量的发展
10.3 世界时计量系统
10.4 地方时区时换算
10.5 国际日期变更线
10.6 视时和平时换算
10.7 太阳时恒星时换算
10.8 时间服务
授时编历
课时目标:1. 认知类目标:掌握历法的定义、种类及其制历原则。掌握中国农历中24节气、日月序推算等特点。2. 价值类目标:理解不同国家历法差异与地方文化习俗的联系,了解中国农历以及少数民族历法的差异,提高不同民族对地方历法文化的传承意识。3. 方法类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法中圭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意义,可根据给定天文周期制定阴历、阳历与阴阳历。
11.1 历法概论
11.2 阴历
11.3 阳历
11.4 阴阳历
11.5 农历:24节气
11.6 农历:日月推算*
11.7 农历:干支纪时* 编辑
11.8 农历:三伏三九*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文理皆宜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试用教材

   《地球概论》,龙晓泳,主编,2019年第1版

选用教材

《地球概论》,金祖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版

主要参考书目

1.《简明天文学教程》,余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天文学教程》,上册,胡中为,萧耐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天文学教程》,下册,朱慈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基础天文学》刘学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大众天文学》,费拉马里翁著,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天文学简史》,伏古勒尔著,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西南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龙晓泳

龙晓泳

副教授

刘彬

刘彬

LIUB_SWU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67050人参加

教育学

郭翠菊

73326人参加

心理学入门

陈红兵

102763人参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湘虹

7846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