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设立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门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切入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以思想引导、道德涵化、法治教育为主体内容,最后落脚到行为的养成,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提升。课程包括三大知识模块: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旨在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承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道德教育。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遵守道德规范,提升个人品德。三是法治教育。包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主要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掌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领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引导大学生积极培养法治思维,合理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分6个专题展开。除第一个专题扼要介绍课程指定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的修订情况外,其他每个专题都由导学和本章重点难点专题讲述两大部分组成。导学的目的和作用是对本章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进行概述和引导,构架本章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逻辑体系。根据各章节所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选择课程的重难点,并对重难点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阐述。重难点问题的选择展开,希望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课堂翻转。本门课程讲授具有专题性、生动性、针对性、互动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广大教师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称心帮手,也是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良师益友。
课程目标1: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通过理论学习与课内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与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为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打下必备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知识方面:从新时代历史定位明确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能力方面: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和定位;能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明辨是非、科学看待中国与世界发展问题;能够知行合一,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素质方面:形成对自身、他人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指引,确立个人的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养成团队意识、大局意识。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单元测验占50%;单元视频占50%;
2.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讨论,注重参与质量,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
0 绪论
0.1 绪论导学
0.2 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时代方位
0.3 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时代要求
0.4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0.5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0.6 绪论自学PPT
0.7 绪论教学大纲(供教师参考)
0.8绪论新时代
第一次课程讨论
绪论单元测试
1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1 第一章导学
1.2 人的本质是什么
1.3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4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1.5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6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7 第一章自学PPT
1.8 第一章教学大纲(供教师参考)
1.9 正确的人生观(供学生参考)
2.0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供学生参考)
2.1 反对错误人生观(供学生参考)
2.2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供学生参考)
第一章讨论主题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2.1 第二章导学
2.2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3 理想信念的作用
2.4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5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6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7 第二章自学PPT
2.8 第二章教学大纲(供教师参考)
2.9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石油精神(供学生参考)
3.0 崇高的理想信念 (供学生参考)
3.1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2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供学生参考)
第二章主题讨论
第二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3.1 第三章导学
3.2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3 民族精神的新提炼
3.4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5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3.6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3.7 爱国是什么
3.8 爱中国与国籍无关吗
3.9 美籍华人、海外华侨的祖国在哪儿?
4.0 为什么要尊敬英雄
第三章 主题讨论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 第四章导学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构
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4.7 第四章自学PPT
4.8 第四章教学大纲(供教师参考)
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道
第四章主题讨论
第四章单元测试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5.1 第五章导学
5.2 道德的本质和功能
5.3 中华传统美德及其当代价值
5.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5.5 社会主义道德领域
5.6 社会主义道德实践
5.7 第五章自学PPT
5.8 第五章教学大纲(供教师参考)
5.9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6.0 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6.1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五章主题讨论
第五章单元测试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1 第六章导学
6.2 法律及其特征
6.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义
6.5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6.6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6.7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8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9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6.10 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6.11 法律的本质
6.12 我国宪法的地位
6.1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14 深刻认识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6.15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推进路径
6.16 正确认识法治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6.17 如何认识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18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内涵及关系
6.19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第六章主题讨论
第六章单元测验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吴潜涛、李培超、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佘双好主编:《中国梦之中国精神》,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骆郁廷、周叶中、佘双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9-10-27
《新时代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19-11-13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共中央2020-12-07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09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