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类本科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课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化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为材料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讲述晶体结构缺陷、固溶体分类及研究方法、熔体和玻璃体结构及性质、玻璃通性、非晶态固体的形成条件、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相率、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单元系统相图、二元系统相图、三元系统相图及各类型相图的具体应用、扩散的基本特点及扩散方程、扩散机制和扩散系数、固体中的扩散、影响扩散的因素、相变的分类、液固相变、液液相变、固相反应类型和机理、固相反应动力学、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烧结概论、固态烧结、液态烧结、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影响烧结的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材料结构特征、缺陷的种类及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从组成结构出发分析材料的性能特征;通过学习材料相平衡及相变条件等热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特性和相图解决配方选择和制备工艺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了解无机材料物质传输的路径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表达材料在合成制备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过程;通过学习材料制备中涉及的固相反应和烧结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能够将相关动力学知识用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调控。总的来说,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材料科学领域基础、共性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建立基本的材料工程思维方式。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材料相平衡及相变条件等热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特性和相图解决配方选择和制备工艺过程中的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2:掌握材料制备中涉及的固相反应和烧结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能够将相关动力学知识用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调控。
课程教学目标3:掌握材料结构特征、缺陷的种类及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从组成结构出发分析材料的性能特征。
课程教学目标4:掌握无机材料物质传输的路径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表达材料在合成制备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过程。
课程教学目标5:掌握与理解“组成-结构-性质-应用”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该思想分析材料配方、指导制备工艺制定。
平台不再支持免费电子证书,当前您的课程没有认证证书。
1. 绪论
绪论
绪论单元测试
2.晶体结构缺陷
2.1 缺陷的类型
2.2 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
2.3热缺陷浓度计算
2.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晶体结构缺陷单元测试
3.固溶体
3.2置换型固溶体
3.3间隙型固溶体
3.1固溶体的分类
3.4固溶体的研究方法.
固溶体单元测试
4. 熔体和非晶态固体
4.5 玻璃的结构
4.3 玻璃的通性
4.6 常见玻璃类型
4.1 熔体的结构
4.2熔体的性质
4.4 玻璃的形成
熔体和非晶态固体单元作业
熔体和非晶态固体单元测验
5.相平衡
5.4二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5.8 相平衡研究方法
5.7 三元系统专业相图
5.5二元系统专业相图
5.6.3 三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5.3单元系统相图应用
5.2 单元系统相图
5.6.2 简单三元系统的立体状态图和平面投影图
5.6.1 三元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
5.1硅酸盐系统相平衡特点
第五章相平衡单元测试
6. 扩散
6.5 固相中的扩散
6.6 影响扩散的因素
6.4 扩散机制与扩散系数
6.3 扩散的热力学方程
6.1 扩散概述
6.2 扩散的动力学方程
第六章扩散单元测试
7. 固相反应
7.2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
7.1 固相反应概述
7.3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第七章固相反应单元测试
8. 相变
8.2.2 析晶:动力学
8.3 玻璃的分相
8.2.1 析晶:热力学
8.1 相变的分类
相变单元作业
相变单元测试
9. 烧结
9.5.1 晶粒生长
9.6 影响烧结的因素
9.3.2 固相烧结-扩散传质
9.4.1 液相烧结-流动传质
第八章烧结单元测试
9.1 烧结概述
9.5.2 二次再结晶
9.2 烧结推动力及模型
9.3.1 固相烧结-蒸发-凝聚传质
9.4.2 液相烧结-溶解-沉淀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