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国家的艺术,又是一门公共事务管理之学。这门课程研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课程涵盖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公共组织、政府改革、政府工具,公共政策、财政管理,第三部门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丰富内容,给大家呈现一幅公共管理的知识图谱和方法论索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聚焦公共事务管理、促进公共利益实现之学,更是一门民生福祉优化之学。在这门课程中,传递导向善治的公共价值、公共精神与公共情怀,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形态、知识体系和实践模式,探讨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学科内涵、焦点领域与分析范式。

       本课程的优点有三:

       1.基础:辨析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丰富:课程内容涉及到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原理和命题;

       3.实用:所讲述内容在概念演变、知识线索、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做了较扎实工作。

       本课程可以供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阶段同学学习,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考试和研究有学习参考辅助作用,亦可供公共部门从业人员(党政领导、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管理服务人员)参考。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习者掌握好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公共组织、政府改革、政府工具,公共政策、财政管理,第三部门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程所涉及的概念演变、知识线索、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等,训练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方法目标:通过讲授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形态、知识体系和实践模式,呈现一幅公共管理的知识图谱和方法论索引,训练学习者的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

 

4.价值目标:通过讲授公共管理学这门国家的艺术、公共事务管理之学,引导学习者聚焦公共事务管理、促进公共利益实现、服务民生福祉优化,从而传递导向善治的公共价值、公共精神与公共情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建议拥有如下前置基础,但同步展开这些基础课程学习,亦完全可以跟上本课程的学习进度和内容要求。

1.管理学基础知识

2.经济学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教材:

陈振明等.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阅读书目:

[美]尼古拉斯·亨利.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托马斯·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美]戴维·奥斯本等.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澳]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彭和平等译. 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Jay M. Shafritz and Alberlt C. Hyde (eds), Clas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ak Park, Illinois: M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8.

常见问题

Q:课程的学习周期如何安排的?

A:一般为期11周,每周一单元、一个主题,其中最后一周为期末测试时间。课程学习视频和资料发布拟在每周一上午8:00,以方便学习者有一周的时间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Q:课程的主要内容安排,是怎样设计的?

A:课程共分为10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一导论,公共利益之学;专题二,“新”公共理论;专题三,公共组织理论;专题四,政府理论与实践;专题五,政府作用;专题六,政府工具;专题七,公共政策;专题八,公共预算与财政;专题九,绩效管理;专题十,第三部门管理。

  

Q: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哪些?

A:本课程可以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阶段同学学习,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考试和研究有学习参考辅助作用,亦可供公共部门从业人员(党政领导、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管理服务人员)参考。

 

Q:课程评分如何计算、会不会太难?

A:课程为大类基础课,讲述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原理和命题,内容相对容易。课程以百分制计分,60-84分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其中,单元测验:30%;课后作业15%;期末测试:35%;在线交流:20%。此外,特殊贡献加分:高质量参与课程讨论的,可获得5-10分的加分。

 

Q:单元测验、课后作业、期末测试的依据是什么、如何针对性地准备以提高分数?

A:练习、测试等内容,主体以教学视频和指定教材为依据,此外亦可适当参考同类型教科书和相关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建议认真收看视频,对照教材复习,总体上就可以较好地应对课程练习和测试。

 

Q:课程在线讨论的参与如何进行?如何衡量参与质量呢?

A:在每一单元内都设置谈论专区,欢迎学习者提出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疑问,有助教或主讲教师定期答疑解惑。参与讨论质量的衡量,一般看参与的频次、参与讨论问答的有效性、提出学习疑问和对课程建设性意见建议的有效性等方面。讨论内容务须政治立场准确,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本身、学习方法等内容可展开广泛讨论。

 

Q:能否告诉我们,怎样可以比较容易做到课程过关?

A:课程内容基础、系统,通过课程的最简单实用方法则是认真跟随课程要求即可,如视频学习、单元测验、课后作业、期末测试、参与在线讨论等,过程性地参与学习便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