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7考研数学120分
“互联网+”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3月02日 ~ 2020年04月20日
学时安排: 课程共50学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03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852)
spContent=“互联网+”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手段,如何通过教学重构实现“互联网+”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实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目标、学生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成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本课程将带您设计实践全新的现代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手段,如何通过教学重构实现“互联网+”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实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目标、学生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成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本课程将带您设计实践全新的现代信息化教学。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了更好地给大家提供在线帮助,请选课学员加入课程QQ群:778933503

   本课程是教师教育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 

   我们的目标是:“互联网+”教学,成就教师,发展学生!

   以移动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新的增长点;智能手机和PAD等用户自带设备的普及,以及大量学习支撑系统的出现,学习者基于“互联网+”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基于“互联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协同发展的个性化学习,通过“课堂革命”重构传统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对比“互联网+”行动在其它领域的发展,“互联网+”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具备。

    本课程团队是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本课程是研究团队承担的2015年度教育部-中国移动基金项目“翻转课堂对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重构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MCM20150604)”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发现,相对于“互联网+”软硬件环境的快速发展,教师从传统教学重构为“互联网+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有效开展“互联网+”教学的瓶颈。

    为此,本课程以构建并开展“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目标的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SPOC课程等“互联网+”教学为核心,以基于教学重构及反向教学设计模式的“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教学创新等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抓手,构建集理论学习、应用实践为一体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进而有效发展教师如何基于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学校信息化环境特点等进行信息化教学总体规划设计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如何基于特定的教学模式和“互联网+”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而实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能力,如何自主设计、制作教学微视频的能力,如何构建线上线下课程及学习任务的能力,如何基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习的能力等。

      课程学习内容、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如下:

【学员评价】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 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内涵和特征。

  • 能够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视角规划并发展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 深度理解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MOOC/SPOC课程背后的教育教学理论。

  • 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教学微视频。

  • 能够基于教学重构的思想设计、建设并应用实践以学生学为中心、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目标的“互联网+”教学。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准备开展“互联网+”教学

1.1 “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1.2 课程学习内容

1.3 “互联网+”教学变革: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1.4 教师教学发展介绍

1.5 基于TPACK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1.6 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师教学发展

1.7 如何有效发展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8 教师教学发展小结

第二部分 “互联网+”教学概述

2.1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变迁

2.2 “互联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认识“互联网+”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

2.4 “互联网+”教学背后的故事:理论基础

2.5 “互联网+”典型教学模式介绍

2.6 “互联网+”教学特征

2.7 “互联网+”教学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教学重构的"互联网+“教学设计

3.1 “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四步走

3.2 教学重构设计:流程重构与教学重构

3.3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3.4 教学设计:从理解学生学习开始

3.5 教学设计流程

3.6 “互联网+”教学重构设计

3.7 微课设计

3.8 “互联网+”教学重构设计小结

第四部分 “互联网+”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4.1 “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概述

4.2 “互联网+”教学活动常见问题

4.3 “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法则

4.4 “互联网+”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4.5 小组活动设计

4.6 教学提问策略

4.7 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4.8 教学活动设计小结

第五部分  微课设计与制作(上)

5.1 微课制作软硬件介绍

5.2 课件录屏微课设计与制作

5.3 软件操作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5.4 程序设计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5.5 实验操作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5.6 卡片式微课设计与制作

5.7 手写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第五部分 微课设计与制作(下)

5.8 绿幕抠像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5.9 可汗学院类微课设计与制作

5.10 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制作

5.1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5.12 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制作小结

第六部分  “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6.1“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概述

6.2 基于MOODLE平台构建“互联网+”教学网络课程

6.3 基于QQ群“互联网+”教学网络课程

6.4 基于蓝墨云课堂构建“互联网+”教学网络课程

6.5 “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小结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证书要求

关于证书:课程平台方自2019年10月起不再提供免费电子证书,只提供付费100元的认证证书,证书上学时为50学时,认证证书需课程结束后在线申请。

参考资料

(1)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萨尔曼·可汗,2014年。

(2)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斯,2015年。

(3)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斯,2015年。


常见问题

1、我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选课,接下来还需要怎么做?

    答: 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成功选课的同学,请加入QQ群:778933503。可以通过阅读课程介绍页的内容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证书要求等相关内容,为后期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做好准备!选课成功后界面将显示为已参加,等待开课。

 

     请及时修改个人信息,方便后续进行成绩统计,证书发放等事宜。

     完成以上操作的同学就可以坐等开课了,请大家注意每周的课程发布时间为周二上午10:00


 

2、学习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app只能用爱课程账号登录吗?

答:关于登录,可以选择【爱课程】账号也可选择【注册邮箱】、【微信】、【QQ】等中国大学MOOC提供的相关登录方式进行登录,但为了确保您的学习成绩,整个学习过程中只能使用同一个帐号登录学习

 

3、如何修改平台的个人信息?

答:
修改个人信息需要在网页端修改APP不提供修改个人信息功能哦!具体操作如下:进入并登录中国大学生慕课网页,鼠标移至右上角头像处,选择设置,即可进入
     



 

4、本课程怎么开展学习?

  答:本次课程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学习、作业、考试均在网上进行。课程为每周二定期更新,该周之内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但是有deadline超过规定时间完成的成绩视为无效,不计入总成绩。

注:自第六期起每周单元测试完成截止时间统一为第五章内容开始前,这是为了方便课程前期中途加入的学员也能获得成绩,但希望大家每周按时完成单元测试,巩固学习效果。

 

5、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怎样的?

答:本课程的成绩有四部分构成:【1】课程作业50%;【2】单元测试20%;【3】课程讨论20%;【4】期末测试10%。同学们需要按照作业要求在每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周的学习任务。详情请参照课程平台【评分标准】栏。


课程联系方式:

E-Mail:  adam_whj@163.com

QQ群:778933503

陕西师范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何聚厚

何聚厚

教授

何秀青

何秀青

副教授

葛文双

葛文双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慕课问道

李晓明

15434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938231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38455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596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