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涵盖临床各科常见救护理论及常用急救、监护技术的实践性应用学科。本课程由南方医科大学领衔,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药科大学共三所医科院校的优秀教师共同打造。
本课程精选重点主题章节,以EMSS急救医疗体系为轴,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三大模块六个专题,采用讲授、操作视频与医院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授现场急救的原则、心肺复苏术等各种救护技术、各种意外伤害(如中暑、淹溺、电击伤、急性中毒等)的识别与处置、急诊分诊、多发伤的评估与救护以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并进行了基于引导性反馈的高仿真急救团队综合训练的模拟教学课堂展示。课程强调急救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结合,在线课程视频学习与线下高仿真模拟结合,急救人才的培养与思政教育结合,有效提高急救护理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师资队伍
史蕾:博士、副教授、副院长、学术型硕导。广东省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护理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专家库成员,全国灾害与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编委,广东省护士协会循证护理专委会常委。广州市科普自由行基地负责人。首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急救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第八届“南医优秀教师”。
秦芳:博士、讲师,英国考文垂大学访问学者、AHA美国心脏协会导师,NLN美国护理大联盟中国护理模拟教师。广东省护士协会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分会常委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创伤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
邓瑛瑛:硕士,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科护士长,首届赴港ICU专科护士,美国心脏协会 BLS/ACLS课程导师,“南粤重症好护士”,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岗位技能竞赛一等奖,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罗翱翔,硕士,副教授,广东省赴港骨科专科护士,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首届全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秀奖,广东省第一届高等学校护理急救技能竞赛护理育才奖。
谭益冰,博士,副教授,校级教学名师后备人选,广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团队一等奖,广东省大中专学生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首届人卫微课比赛二等奖,广东省创新教学比赛三等奖。
方雅璇:博士、讲师,AHA美国心脏协会导师,NLN美国护理大联盟中国护理模拟教学导师,JBI循证护理中心临床研究员,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临终护理教育联盟临终护理师。吴阶平基金会模拟医学护理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模拟教育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护士协会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分会委员。
(一)知识目标
掌握基础急救知识,基本急救技能。
(二)能力目标
能对突发的急症和意外事件做出正确反应,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员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倡导慎独、求实、奉献的职业精神。
第一章 认识急危重症护理学
1.1 认识急危重症护理学
1.2 院前急救
知识前沿
思政点——学科历史、专业发展
思政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章 现场急救,维护生命信号
2.1.1 认识心搏骤停
2.1.2 成人心肺复苏术
2.1.3 婴幼儿徒手心肺复苏术
2.1.4 球囊—面罩通气术
2.1.5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AED)
2.1.6 除颤仪的使用
2.2 生命的拥抱—气道异物梗阻急救
2.3.1 止血技术
2.3.2 颈椎伤员的固定与搬运
知识前沿
思政点——敬畏生命、职业道德
第二单元测试
第三章 应对意外伤害,演绎生死时速
3.1 中暑病人的识别
3.2 中暑病人的救护
3.3 淹溺病人的识别
3.4 淹溺病人的救护
3.5 电击病人的救护
3.6 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救护
3.7 CO中毒病人的救护
知识前沿
思政点——救死扶伤、社会责任
学生获奖科普作品
第三单元测试
第四章 急诊救护,延续生命之源
4.1 认识急诊科——用真实触摸生命的温度
4.2 急诊分诊——急诊病人不按“先来后到”就诊
4.3 急诊护理评估——与时间赛跑
4.4.1 创伤概述-抓住“黄金一小时”
4.4.2 多发伤的评估-边评估边抢救
4.4.3 多发伤的救护——先救命,后救伤
知识前沿
思政点——生命第一、时效为先
思政点——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第四单元测试
第五章 重症监护,守卫生命
5.1 认识重症监护病房
5.2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5.3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5.4 中心静脉压监测
5.5.1 口咽通气管
5.5.2 鼻咽通气管
5.5.3 气管插管置入术
5.5.4 气管内切置入术
5.6 呼吸机的使用
知识前沿
思政点——人文关爱、创新思维
第五单元测试
第六章 急救综合技能训练
6.1 基于引导性反馈的模拟教学(上)
6.2 基于引导性反馈的模拟教学(下)
6.3 学生作业:创伤救护思维导图
云见习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ICU实拍
学生作业:走进ICU—我的见习日记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桂莉,金静芬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于学忠,陆一鸣主编.《急诊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 选择本课程并开始学习。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我们的爱课程app,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1)我们的课程都是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是MOOC的方式,所以课程拆分成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2)我们的课程多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课程中也有许多案例的呈现,相信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我们也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研究发现转化为实践,改进自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