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当前我国通信业正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趋势。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技术要求。如何通过在校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呢?请加入我们,一起走进“LTE基础概述”课程!
当前我国通信业正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趋势。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技术要求。如何通过在校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呢?请加入我们,一起走进“LTE基础概述”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LTE的系统原理及应用。本课程以移动通信系统为对象、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理论为依据,用数学方法研究系统,从而建立LTE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高校教育一线工作者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 专家联合成立编委会,将LTE的基础理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系列产品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移动通信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体系,搭建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桥梁。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LTE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为日后从事与通信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LTE系统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4G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了解无线传播理论;掌握LTE关键技术和LTE空中接口;了解LTE中附着、寻呼、位置更新、切换等应用场景;理解EPC网络原理、网络主要接口;掌握LTE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LTE基站的数据配置方式及维护方式,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基站开站;了解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比如5G,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掌握LTE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了解移动通信网络演进过程;掌握双工和多址技术。
1.1 LTE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2 移动通信网络演进过程
1.3 双工技术和多址技术
无线传播理论
课时目标:掌握无线电波传播的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了解无线电波传播的几种模型,包括Okumura-Hata、COST231-Hata、Keenan-Motley;掌握分集技术和均衡技术。
2.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2.2 抗衰落分集技术和均衡技术
LTE关键技术
课时目标:掌握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与特点;掌握多入多出的优势与分类;掌握高阶调制的原理;掌握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原理;了解载波聚合的概念及约束条件。
3.1 正交频分复用
3.2 多入多出
3.3 高阶调制和自适应调制编码
3.4 载波聚合
LTE空中接口
课时目标:掌握LTE空中接口协议;掌握LTE-TDD和LTE-FDD帧结构;掌握LTE上下行物理信道;了解LTE参考信号。
4.1 LTE空中接口协议
4.2 LTE帧结构
4.3 LTE物理信道
4.4 LTE参考信号
LTE信令流程
课时目标:掌握LTE协议栈;了解网络用户标识;理解LTE附着、寻呼、位置更新、切换、去附着的场景。
5.1 LTE协议栈和网络用户标识
5.2 LTE附着场景
5.3 寻呼场景
5.4 位置更新场景
5.5 切换场景
5.6 去附着场景
EPC网络原理
课时目标:掌握EPC网络架构;掌握EPC网络主要接口和协议;理解EPC网络主要工作原理。
6.1 EPC网络架构
6.2 EPC网络工作原理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
课时目标:掌握LTE网络规划与优化流程;掌握LTE网络覆盖规划、容量规划和传输规划;掌握LTE入网优化和日常优化的主要工作。
7.1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原理
7.2 LTE网络规划
7.3 LTE网络优化
5G技术演进
课时目标:了解5G性能需求;了解5G频谱规划;掌握5G新空口;掌握无线接入虚拟化。
8.1 5G性能需求
8.2 5G频谱
8.3 5G新空口
LTE基站原理及运行维护
课时目标:掌握LTE基站的硬件结构及应用场景;掌握LTE基站的初始数据配置。
9.1 LTE基站硬件结构
9.2 LTE初始数据配置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常见问题
1、应该怎样学习呢?
MOOC课程本质上是完全网上课程,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课程的重要信息都会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抄送学员注册的邮箱。请及时查看。
特别提醒:请按时提交单元测试、单元作业。请网速有问题的学员提前提交作业,不要等到最后几分钟才交作业而造成提交不成功。
2、.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有问题都到课程讨论区来讨论,课程平台将会成为大家交流学习的区域,教师团队也会参与其中。
对知识的追求让我们走到一起,希望您:
一、每周请确保2-3小时学习课程资料并参与课程讨论、同伴互评;
二、积极参与课内活动与讨论、充分发表您的观点、交流分享;
三、尊重同伴,与人为善;
四、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五、课程资源版权所有,如需引用,请先征得同意;
六、严禁将本课程的单元测试、单元作业和结课考试以及答案在互联网上发布,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