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期末考试会员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30日 ~ 2025年01月31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16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99)
spContent=本课程讲授中国哲学从远古至近代的历史开展,介绍了数千年岁月中诸多的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典籍,展示了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线索、丰富内涵和智慧启迪,使学习者能够真切感触到中国哲学的生命之流和古今之变,对中国哲学历史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本课程讲授中国哲学从远古至近代的历史开展,介绍了数千年岁月中诸多的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典籍,展示了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线索、丰富内涵和智慧启迪,使学习者能够真切感触到中国哲学的生命之流和古今之变,对中国哲学历史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习者对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的发生发展历史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全日制大学本科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开展为主线,着重介绍先秦时期的重要哲学家、重要哲学派别、重要哲学典籍和他们的哲学思想。用本课程前辈学者的话说,这种思路对教师来说是“牵藤结瓜”,对学生来说则是“顺藤摸瓜”。所谓“藤”,指这一时期哲学开展的主线;所谓“瓜”,指这一时期的重要哲学家、重要哲学派别、重要哲学典籍和他们的哲学思想。在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把握好这种“藤”与“瓜”的关系。

  为了适合MOOC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习者能够在时间相对分散的条件下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现将“中国哲学史”课程按中国历史进程及中国哲学发展特点,划分成先秦、秦汉至隋唐、宋至清中叶、近代4个部分,每个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以35左右课时进行讲授。

  为了让学习者对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有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首先开设的是“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课程。以后,将依照历史顺序继续开设“中国哲学史(秦汉至隋唐部分)”、“中国哲学史(宋至清中叶部分)”、“中国哲学史(近代部分)”等课程。学习者在对这四门课程进行学习后,也就达到了对全部“中国哲学史”课程学习的目的。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课程以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开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中国哲学发生和形成时代的重要哲学家、重要哲学派别、重要哲学典籍和他们的哲学思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对中国哲学的历史源头,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内容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传统:本课程是武汉大学哲学系在漫长历史岁月中所培养的一门优质本科基础课程,有着长达80多年的悠久教学传统,凝结着武汉大学几代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心血与智慧,并产生了有全国性影响的成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哲学家范寿康教授即在珞珈山下主讲本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先生开始讲授这门课程。进至20世纪80年代,在萧、李、唐三先生指导下,萧汉明、田文军、郭齐勇、李维武、徐水生等新一代教师接讲本课程。1994年、1997年、2002年,本课程三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1997年,本课程教学成果“中国哲学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本课程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本课程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五)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拥有实力强大的优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有李维武教授、郭齐勇教授、徐水生教授、吴根友教授、丁四新教授、文碧方教授、秦平副教授;教学辅助教师有刘乐恒博士、连凡博士、郑泽绵博士。课程负责人是李维武教授。

授课目标

“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课程,以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开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中国哲学发生和形成时代的重要哲学家、重要哲学派别、重要哲学典籍和他们的哲学思想,使同学们对中国哲学智慧的发生和中国哲学历史的源头,特别是对其基本线索和主要环节,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和把握。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导论: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1. “中国哲学史”全课介绍(1)

2. “中国哲学史”全课介绍(2)

3.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1)

4.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2)

5.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问题

6.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特点(1)

7.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特点(2)

8.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1)

9.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2)

第一讲课外视频资料

第一讲课外视频资料之二

第一讲单元测验

第一讲作业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开端

1.宗教观念的产生与演变(一)

2.宗教观念的产生与演变(二)

3.箕子与五行思想的发生

4.《易经》与阴阳思想的发生

5.五行思想与阴阳思想的发展

6.历史意识的发生与人的初步觉醒

第二讲单元测验

第二讲作业

第三讲 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

第一节 孔子的时代与孔子的人生之一

孔子的时代与孔子的人生之二

第二节 “为仁由己”的人文精神之一

“为仁由己”的人文精神之二

第三节 由“仁”而“德”的伦理追求

第四节 “执两用中”的方法论

第三讲作业

第三讲单元测验

第四讲 墨子与墨家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墨子与墨家

第二节 “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之一

“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之二

“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之三

第三节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第四节 墨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四讲单元测验

第四讲作业

第五讲 老子与道家哲学的发生

第一节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第二节 “道”的形上世界的开辟

第三节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矛盾观

第四节 “小国寡民”的历史观与“无为而治” 的政治哲学

第五节 “静观”“玄览”的直觉认识论

第六节 老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五讲单元测验

第五讲作业

第六讲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开展

第一节 儒家

第二节 墨家

第三节 道家;第四节 法家’

第五节(上)名家

第五节(下)名家 第六节 阴阳家

第六讲单元测验

第六讲作业

第七讲 孟子对儒家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孟子其人与《孟子》其书

第二节 从孔子到孟子

第三节 性善论

第四节 天道论

第五节 政治哲学

第六节 孟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七讲单元测验

第七讲作业

第八讲 庄子对道家哲学的推进

第一节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第二节 道家学派的分化

第三节 “物物者非物”的本体论

第四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之一

第四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之二

第五节 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

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八讲单元测验

第八讲作业

第九讲 荀子对儒家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荀子其人与《荀子》其书

第二节 “天人相分”的天人观之一

第三节 “天人相分”的天人观之二

第四节 “性伪相分”的人文观之一

第五节 “性伪相分”的人文观之二

第六节 “心有征知”的认识论之一

第七节 “心有征知”的认识论之二

第八节 荀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九讲单元测验

第九讲作业

第十讲 韩非对法家的集大成

第四节 “重视参验”的思维方法论

第五节 法、术、势相统一的政治哲学

第六节 韩非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韩非其人与《韩非》其书

第二节 韩非之前的法家思想开展

第三节 “古今异俗”的历史进化论

第十讲作业

第十讲单元测验

第十一讲 易传:儒家对百家争鸣的总结

第一节 《易传》其书

第二节 儒家宇宙论的建立

第三节 儒家辩证法的发展之一

第四节 儒家辩证法的发展之二

第五节 《易传》的人生哲学

第六节 《易传》的历史影响

第十一讲单元测验

第十一讲作业

第十二讲 《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第二节 《吕氏春秋》与百家争鸣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思维模式

第四节 《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

第五节 《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

第六节 《吕氏春秋》的历史影响

第十二讲单元测验

第十二讲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哲学基本原理;西方哲学史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哲学史”:

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083.html


二、参考文献

(一)基本参考资料: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郭齐勇编著:《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国哲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郭齐勇主编:《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萧萐父、李锦全主编:An Outlin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Ⅰ),外文出版社2008年出版。

 

(二)进一步参考资料: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杨向奎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陈来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蒋伯潜著:《十三经概论》,上海世界书局1944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再版。

严正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

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郭沫若著:《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郭齐勇、吴根友撰:《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萧萐父总主编、李德永本卷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王中江著:《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出版。

匡亚明著:《孔子评传》修订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陈少明主编:《思史之间——〈论语〉的观念史释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

梁涛著:《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杨泽波著:《孟子性善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周炽成著:《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孙中原著:《墨学通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沈有鼎著:《墨经的逻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方孝博著:《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孙以楷著:《老子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张松辉著:《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崔大华著:《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王博著:《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显示全部
武汉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李维武

李维武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25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