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是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分为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症状表现及临床意义;体格检查的规范手法(主要是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以及正常和异常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原理及临床意义;各种辅助检查的原理、临床意义以及临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初步诊断的临床思维方法等。
山东大学诊断学课程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教学传统。学术带头人戚仁铎教授自1978年开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将诊断学课程分为检体诊断学(也称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这一课程划分至今为全国各医学院校所采纳并实施。戚仁铎教授连续主编了1-4版《诊断学》,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继戚仁铎教授之后,潘祥林教授、卢雪峰教授先后担任了该教材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第九版和第十版《诊断学》的主编。2005年我校诊断学课程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建立了诊断学精品课程网站。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上线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更是在诊断学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直努力为医学本科生提供丰富的诊断学学习课程和资源,立志做中国最好的诊断学课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为您量身定做的《诊断学》之——《实验诊断学》课程,探索临床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诊断的方法和意义,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可以使具有基础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能通过问诊获取病史资料,较熟练的掌握各种症状、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临床常用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掌握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的目的和结果分析;根据所获得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写出规范、完整的病历;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本在线课程为实验诊断学课程,共计 29 学时,与检体诊断学相辅相成。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单元测验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30%)、课程讨论(20%,在讨论区-课堂交流区中回帖参与讨论的累计次数达到3次以上可获得满分20分)组成,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合格,85分及以上优秀。结课后可申请认证证书,认证证书包含电子版和纸质版,认证证书收费:100元/人 。
第一周 诊断学绪论、血液一般检测
1.1 诊断学绪论
1.2 血常规
1.3 红细胞形态
1.4 白细胞形态
1.5 红细胞沉降率
第一周 诊断学绪论、血液一般检测 单元测验
第二周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2.1 网织红细胞
2.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第二周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单元测验
第三周 骨髓细胞学检测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3.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基础知识
3.2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与报告分析
3.3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3.4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三周 骨髓细胞学检测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单元测验
第四周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4.1 出血与血栓的发生机制
4.2 一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4.3 二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4.4 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四周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单元测验
第五周 尿液检测
5.2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5.3 尿液化学检查(一)
5.4 尿液化学检查(二)
5.5 尿沉渣镜检
5.1 尿液检测概论
第五周 尿液检测 单元测试
第六周 肾功能检测
6.1 肾小球功能检查
6.2 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6.3 远端肾单位功能检查
6.4 肾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第六周 肾功能检测 单元测验
第七周 肝功能检测、粪便检测
7.1 蛋白质检测
7.2 胆红素检测
7.3 肝脏相关酶学检测
7.4 粪便检测——炎性粪便
7.5粪便检测——便中带血及其他异常
第七周 肝功能检测、粪便检测 单元测验
在学习诊断学课程之前,需要具备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1. 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