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投资是一门学问;投资是一门科学;投资是一门艺术。掌握投资学基础知识;理解投资学基本规律;开发投资策略与投资思想。理性、行为、有效性。
投资是一门学问;投资是一门科学;投资是一门艺术。掌握投资学基础知识;理解投资学基本规律;开发投资策略与投资思想。理性、行为、有效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背景
1、金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融合。
2、金融领域的学术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投资理念与交易策略。
3、金融行业的知识门槛越来越高。
4、信息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投资的胜算。
2. 课程目标及设计原则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产品类型及其分析方法,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规则与制度安排,理解风险分散化、均衡定价与无套利定价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资产做出投资分析,能够吸收最新的学术思想与投资理念,并转化为可执行的交易策略。
(3)素质目标:成为一个明白的投资者,不被忽悠。
设计原则
(1)本课程在设计上秉承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讲基础概念与现象,而后是抽象的原理与模型。
(2)本课程在设计上尽量贴近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对中国资本市场特色制度的分析。
(3)本课程在设计上尽量避免繁杂的公式推导与数学计算,选择用语言的方式把模型的思想表述清楚。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证券市场与证券类型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与构成元素,介绍常见的证券类型,例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的特性与运行规律。
1.1 证券市场
1.1.1 投资学的作用与意义
1.1.2 金融市场全景
1.2 股票
1.2.1 股票的概念与特征
1.2.2 普通股与优先股
1.2.3 交叉上市与AB、AH价差
1.2.4 股权分置与股权分置改革
1.2.5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与股利理论
1.3 债券
1.3.1 债券的概念与特征
1.3.2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1.3.3 可转换债券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3.4 我国债券市场产品概貌
1.4 证券投资基金
1.4.1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与性质
1.4.2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
1.4.3 分级基金及其交易策略
1.4.4 对冲基金及其特点
第二章 证券交易与发行制度
课时目标: 本章详细介绍证券交易的各种制度安排;介绍证券交易的形式与效率;以及介绍证券发行制度及其核心问题——新股定价的方法与效率。
2.1 证券交易制度
2.1.1 信息披露制度
2.1.2 证券交易制度
2.1.3 集合竞价制度
2.1.4 连续竞价制度
2.1.5 市场流动性
2.1.6 T+1交易制度
2.1.7 涨跌停板制度
2.1.8 停牌制度与指数熔断
2.2 证券交易形式
2.2.1 融资融券制度
2.2.2 期货交易
2.2.3 期权交易
2.2.4 债券回购交易
2.2.5 股票指数及其相关产品
2.3 证券发行制度
2.3.1 股票发行制度
2.3.2. 审核制下IPO流程
2.3.3 市盈率定价法与询价制度
2.3.4 IPO抑价现象
2.3.5 上市后的激动与忧虑
第三章 股票估值理念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贴现原理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股票的新古典估值模型与行为估值模型,并应用于股票估值和分析股票价格现象。
3.1 新古典估值理念
3.1.1 贴现原理
3.1.2 固定红利增长模型
3.1.3 红利增长的源泉
3.1.4 盈利增长与股价变化关系的检验
3.1.5 多阶段红利增长模型
3.1.6 市盈率的决定因素
3.2 行为估值理念
3.2.1 行为估值模型
3.2.2 郁金香与南海公司泡沫
3.2.3 股票泡沫发展简史
第四章 股票分析方法
课时目标: 本章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介绍了基本面分析方法的理念与策略,并进行了数量上的检验与验证;介绍了技术分析方法的理念与常见类型,包括学术界对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检验,最终对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整体评价。
4.1 基本面分析方法
4.1.1 基本面分析——宏观分析
4.1.2 宏观信息与股价的数量关系
4.1.3 基本面分析——中观分析
4.1.4 板块中的市值效应
4.1.5 板块中的价值效应
4.1.6 基本面分析——微观分析
4.1.7 基于财务指标的大数据预测
4.1.8 对基本面分析有效性的间接检验
4.2 技术分析方法
4.2.1 技术分析方法简介
4.2.2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4.2.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第五章 债券分析方法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债券收益的度量方法、分析利率期限结构的概念及其估计法方法;介绍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引入久期、凸性和利率免疫思想。
5.1 债券收益分析
5.1.1 到期收益率
5.1.2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5.1.3 利率期限结构与估算
5.1.4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5.2 债券风险分析
5.2.1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溢价
5.2.2 债券的利率风险
5.2.3 久期
5.2.4 利率风险免疫与债券的凸性
第六章 投资组合分散化原理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期望收益、风险以及风险偏的好概念;分情形讨论投资组合分散化的原理与效果,并引出有效组合以及系统性风险的概念。
6.1 风险、收益与偏好
6.1.1 期望收益与风险
6.1.2 风险偏好
6.2 风险分散化原理
6.2.1 风险分散化举例——孤岛经济
6.2.2 无风险与风险资产的配置
6.2.3 两个风险资产的风险分散化
6.2.4 多个风险资产的风险分散化
6.2.5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6.2.6 无风险与多个风险资产的组合
第七章 资产定价理论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CAPM和APT两个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定价模型的理念和核心结论,分析其推导过程和在金融市场中如何应用。
7.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7.1.1 CAPM的思想
7.1.2 CAPM的假设条件
7.1.3 性质1:市场组合与资本市场线
7.1.4 性质2: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
7.1.5 性质3: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均衡思路)
7.1.6 性质3:单个证券的风险溢价(无套利思路)
7.1.7 贝塔的性质与证券市场线
7.1.8 CAPM的应用
7.2 无套利定价模型
7.2.1 APT的思想与假设
7.2.2 无套利定价举例
7.2.3 APT的推导过程
7.2.4 对APT的评价
第八章 有效市场理论
课时目标: 本章介绍有效市场的概念、层次及其检验方法;从时间规律、公司特征、信息公告、私有信息等多个角度检验市场有效性的层次,并总结了市场有效的三层逻辑。
8.1 有效市场的概念
8.1.1 有效市场的概念与检验方法
8.1.2 有效市场的类型
8.2 有效市场的检验
8.2.1 收益可预测性:时间规律
8.2.2 收益可预测性:公司特征
8.2.3 信息公告效应
8.2.4 私有信息检验
8.2.5 市场有效的逻辑与结论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胡金焱、高金窑、霍兵 (2017), 证券投资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