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群中突发疾病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也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国内外研究都表明面向大众开展相关健康理念和应急救护培训是降低死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的有效策略。接受过相关急救知识培训的人员,利用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成为很好的应急救护技能施救者和健康理念以及应急救护知识传播者。
对于医学专业教育来讲,伴随着国家深化医改、大健康战略的实施,全方位医学人才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要与不均衡不充分的医疗资源之间的平衡枢纽。以上的种种,都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来,开发专业慕课,普及医学知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敏捷的应变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是当下医学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
基于此,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在总结多年来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基础的积累,开发了《急危重症护理学》网络在线课程,授课对象既包括非医学专业人员,也包括医学专业人员,是一门集急救常识以及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院前急救、灾难护理、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急性中毒、危重症患者评估与护理、常用急救技术等单元。授课方式除了一般知识讲授,还将辅以案例讲解。相信学习完本门课程,非医学专业人员将会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医学专业人员将具有初步判断、分析复杂病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选择正确的干预措施的能力。
若想参与学习,并有所收获,您就需要做到:每周花2-4小时学习课程资料,需要1-2小时参与课程讨论或进行同伴互评,需要1-2小时独立完成自己的章节测验或课后作业。对慕课教学的充分参与将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理论与操作方法。本课程不仅适应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也欢迎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对急危重感兴趣的学生及非医学专业人员加入学习!
更好地理解 急危重症 护理学的内涵,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理论与操作方法 。 非医学专业人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医学专业人员 具有初步判断 、 分析复杂病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选择正确的干预措施 的能力 。
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课程参与、测试得分、实验操作得分、作业得分以及期末考试得分累加而成,总分超过60分为及格,总分超过85分为优秀。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陈欧 编制日期:2024年3月18日
审定人:陈欧 审定日期:2024年3月20日
课程名称 | 急危重症护理学 | ||
英文名称 |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 ||
教学单位 | 护理与康复学院 | ||
培养方案 | 专业培养 □重点提升 □创新创业 □拓展培养 □辅修学位 □微专业 | ||
课程性质 | □通识必修课程 £□通识核心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重点提升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微专业课程 □其他: | ||
是否含实验/实践 | £ 是 □否 | 学分 | 2 |
学时 | 总学时44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上机0学时;实践8学时。 | ||
适用专业 | 护理学 | ||
先修课程 |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组胚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 | ||
课程网站 | https://www.icourse163.org/spoc/learn/SDU-1206675830?tid=1465503441 | ||
课程描述 |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各类急症、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救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生理学、解剖学、组胚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等为先修课程,旨在促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急危重症护理的临床实践中,为培养临床急危重症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并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判断、分析复杂病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选择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的能力。
| ||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各类急症、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正确观察、分析及评估。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运用临床思维,判断并处理急危重症病例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3】在核心素养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课程思政要求】结合课程特色,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将珍惜生命、爱伤观念、科学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中。树立“大医精诚、救死扶伤”职业道德,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
教学内容 | 第一章院前急救与灾难护理 第一节 课程特点及学习思维训练(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能够有意识培养个人的急危重症临床思维。 【具体教学内容】 1、讲解课程授课特点及如何登陆注册课程网站; 2、本课程的课程学习方式及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3、如何通过学习培养个人的急危重症临床思维。 第二节院前急救(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院前急救概念; 2、能够正确对院前急救患者实施检伤与分类; 3、能够准确给予紧急救护措施并实施安全转运 【具体教学内容】 1、院前急救概述及任务 2、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模式及急救模式 3、急危重症患者的现场急救及转运安全
| ||
| 第三节灾难护理(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灾难护理概念 2、描述并说明灾难现场的医疗救援工作原则及实施方案 3、能够正确进行灾难现场的救护 【具体教学内容】 1、灾难护理概念 2、灾难现场的医疗救援 3、灾难现场的救护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线上2学时,线下教学2学时。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及课程PPT等,完成前测等内容。线下教学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难点:灾难现场的救护原则及具体措施 第二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搏骤停概述(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心搏骤停概念 2、能够科学系统分析心搏骤停原因 3、能够准确判断心搏骤停临床表现 【具体教学内容】 1、心搏骤停概念 2、心搏骤停原因 3、心搏骤停临床表现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并说明心肺复苏概念
| ||
| 2、能够正确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3、能够正确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4、能够正确进行心搏骤停后治疗 【具体教学内容】 1、心肺复苏概念 2、基础生命支持 3、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4、心搏骤停后治疗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3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及课程PPT等,完成前测等内容。在讨论区需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线上讨论,及评价其他同学的答案来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思维。线下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等对相关核心概念、操作以及抢救方案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结合临床具体情境的能力。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心搏骤停原因及临床表现;心肺脑复苏患者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搏骤停后治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难点: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搏骤停后治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章 严重创伤 第一节 严重创伤概述(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并说明创伤相关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创伤评分系统对创伤患者进行准确评分 【具体教学内容】 1、创伤概念 2、各类创伤评分系统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多发性创伤概述(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 ||
| 1、描述并说明多发伤、复合伤相关概念 2、能够正确区分多发伤患者、复合伤患者以及胸腹联合伤患者 【具体教学内容】 1、多发性创伤概念 2、多发性创伤临床特点 第三节 多发性创伤病情评估及判断(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够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2、能够正确判断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 【具体教学内容】 1、多发性创伤病情评估 2、多发性创伤病情判断 第四节 多发性创伤救治原则与程序及现场救治(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并说明多发伤救治原则与程序 2、能够正确应用对多发性创伤的救治程序 3、能够正确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现场救治 【具体教学内容】 1、多发伤救治原则与程序 2、多发性创伤患者现场救治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2学时,线下2学时。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及课程PPT等,完成前测等内容。在讨论区需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线上讨论,及评价其他同学的答案来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思维。线下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等对具体病例中的病情评估及病情判断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结合临床具体情境的能力。对颅脑外伤、骨外伤等的现场救治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 ||
|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各类创伤评分系统的具体应用;多发性创伤临床特点;多发性创伤患者现场救治。 难点:多发性创伤患者现场救治要点。
第四章 环境损伤 第一节 中暑(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并说明中暑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能够对中暑患者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3、能够对中暑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与护理 【具体教学内容】 1、中暑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2、中暑的病情评估 3、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第二节 淹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描述并说明淹溺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对淹溺患者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3、能够对淹溺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与护理 【具体教学内容】 1、淹溺的概念及分类 2、淹溺的病情评估 3、淹溺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2学时,线下2学时。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及课程PPT等,完成前测等内容。在讨论区需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线上讨论,及评价其他同学的答案来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思维。 | ||
| 线下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对中暑及淹溺患者的救治及护理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中暑的救治与护理;淹溺的救治与护理 难点:中暑的发病机制以及淹溺的病理生理
第五章 危重症患者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呼吸系统急症(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够对常见呼吸系统急症进行病情评估 2、能够对常见呼吸系统急症进行救治与护理 3、描述、说明并解释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等技能操作流程及护理要点 【具体教学内容】 1、常见呼吸系统急症病情评估 2、常见呼吸系统急症救治与护理 3、气管切开操作流程 4、人工气道护理 第二节 代谢系统急症(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够对常见代谢系统急症进行病情评估 2、能够对常见代谢系统急症进行救治与护理 【具体教学内容】 1、常见代谢系统急症病情评估 2、常见代谢系统急症救治与护理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上教学,线上2学时。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及课程PPT等,完成前测等内容。在讨论区需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线上讨论,及评价其他同学的答案来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思维。 | ||
|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 人工气道护理;常见代谢系统急症进行救治与护理 难点:气管切开操作流程
第六章 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够通过对病例分析,提炼病例主要信息 2、能够通过分析复杂病例,发现病例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 3、能够通过现存问题,提出主要解决方案 【具体教学内容】 1、分组讨论复杂病例 2、各组对汇报者进行点评讨论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章采用线下教学,线下2学时。线下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对负责病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合作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组点评及评价其他同学的汇报来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及临床思维。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重点: 急危重症临床思维训练 难点:急危重症临床思维训练
| ||
教学方式方法 |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学习活动由浅及深可以分为六个类别。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达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应用目标。借助线下互动课堂,逐步实现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评价,启发创新思维。 |
为提高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请同学们最好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以及护理研究、护理理论等课程修完。
【教材】
1. 桂莉,金静芬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书】
1.李文涛,崔巧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案例版). 科学出版社, 2021.
2.张文武主编. 急诊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23.
3.杜斌 隆云主编. 危重症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