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5春诊断学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1-2学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3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诊断学是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教授、临床医师带领大家学习《诊断学》,以期帮助学习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诊断学是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教授、临床医师带领大家学习《诊断学》,以期帮助学习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诊断学是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症状表现及临床意义;体格检查的规范手法(主要是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以及正常和异常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原理及临床意义;各种辅助检查的原理、临床意义以及临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初步诊断的临床思维方法等。

山东大学诊断学课程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教学传统。学术带头人戚仁铎教授自1978年开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将诊断学课程分为检体诊断学(也称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这一课程划分至今为全国各医学院校所采纳并实施。戚仁铎教授连续主编了1-4版《诊断学》,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继戚仁铎教授之后,潘祥林教授、卢雪峰教授先后担任了该教材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第九版和第十版《诊断学》的主编。2005年我校诊断学课程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建立了诊断学精品课程网站。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上线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更是在诊断学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直努力为医学本科生提供丰富的诊断学学习课程和资源,立志做中国最好的诊断学课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为您量身定做的《诊断学》课程,探索疾病表面症状和体征与内在机制的关系,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授课目标

本在线课程分为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我们课程团队会根据教学计划分别推进。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具有基础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能通过问诊获取病史资料,较熟练的掌握各种症状、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理解临床常用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理解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的目的和并进行结果分析;根据所获得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写出规范、完整的病历;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单元测验成绩(4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成绩(20%)、课程讨论(20%,在讨论区-课堂交流区中回帖参与讨论的累计次数达到10次以上可获得满分20分)组成,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合格,85分及以上优秀。

课程大纲
病史采集
课时目标:1. 明确问诊的内容、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主诉按照规范的顺序进行问诊;2. 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1.1 病史采集(一):原则和技巧
1.2病史采集(二):病史结构
第1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课时目标:1.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2. 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其临床应用;3.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4. 掌握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 掌握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 熟悉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7. 熟悉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2 全身状态检查(一):生命体征、发育
2.3 全身状态检查(二):体型、体位、步态
2.4 皮肤检查
2.5 淋巴结检查
2.6 头颈部检查
第2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胸部检查
课时目标:1. 掌握胸廓、肺部及乳房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2. 掌握胸廓、肺部及乳房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3. 掌握肺部听诊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5. 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肺部及乳房的应用。
3.1 胸部的体表标志
3.2 胸壁、胸廓和乳房的体格检查
3.3 肺部的视诊和触诊
3.4 肺部的叩诊
3.5 肺部的听诊(一)
3.6 肺部的听诊(二)
第3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心脏检查
课时目标:1. 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2. 掌握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的叩诊;3. 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4. 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击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5. 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辨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6. 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7.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8. 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9. 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10. 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11. 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12. 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13. 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1 心脏视诊
4.2 心脏触诊和叩诊
4.3 心脏听诊(一)
4.4 心脏听诊(二)
第4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腹部、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课时目标:1. 掌握腹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视、听、叩、触),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2. 掌握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3. 掌握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4. 掌握直肠指诊的检查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
5.1 腹部的体表标志
5.2 腹部视诊
5.3 腹部触诊
5.4 腹部叩诊
5.5 腹部听诊
5.6 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第5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课时目标:1. 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2. 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3. 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6.1 脊柱检查
6.2 四肢与关节检查
6.3 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
6.4 神经反射检查(深反射)
6.5 神经反射检查(病理反射)
第6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血液一般检测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课时目标: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溶血实验室检查;2.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意义;3.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7.1 网织红细胞
7.2 白细胞形态
7.3 红细胞沉降率
7.4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第7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骨髓细胞学检测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课时目标:1.掌握:骨髓细胞的发展规律,增生程度分级及粒/红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2.熟悉: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与评价;3.了解:造血的一般概念,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常见血液病的血液与骨髓检查特点。
8.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基础知识
8.2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与报告分析
8.3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8.4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8周单元测验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课时目标:1.掌握:血栓止血基本理论及其病变的机制,血栓止血筛选检查的应用与评价;2.熟悉: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诊断实验的选择;3.了解:血栓止血特殊检查的应用。
9.1 出血与血栓的发生机制
9.2 一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9.3 二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9.4 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9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尿液检测与粪便检测
课时目标:1.掌握:尿液一般检验、粪便检验及隐血试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2.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参考值,尿液、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
10.1 尿液检测概论
10.2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10.3 尿液化学检查(一)
10.4 尿液化学检查(二)
10.5 尿沉渣镜检
10.6 粪便检测——炎性粪便
10.7 粪便检测——便中带血及其他异常
第10周单元测验
肾功能检测与肝功能检测
课时目标:1.掌握肾小球功能评价常用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及Cystatin C)的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2.掌握近端肾小管功能评价常用指标(β2-MG、α1-MG、RBP、NAG、FeNa)的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掌握远端肾小管功能评价试验(稀释浓缩试验、尿渗量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4.掌握肝功能检查临床应用选择原则。5.掌握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功能检查的项目、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6.掌握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4.了解肝脏的主要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7.掌握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11.1 肾小球功能检查
11.2 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11.3 远端肾单位功能检查
11.4 肾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11.5 蛋白质检测
11.6 胆红素检测
11.7 肝脏相关酶学检测
第11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心电图
课时目标:1.掌握心电图各个波段的组成部分、命名及正常时限;2.掌握心电图导联的正确连接方法;3.掌握电轴转位的测定方法及意义;4.掌握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时心电图ST-T及QRS波群的动态演变;5.掌握正常窦性心律的识别;6.掌握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预激综合征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的正确判读;7.熟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8.熟悉折返产生的基本原理;9.熟悉心电图电轴的概念及测定方法;10.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11.了解心脏传到阻滞、逸博心律的心电图特点;12.了解电解质紊乱相关心电图改变;13.了解药物相关心电图改变;
12.1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
12.2 心电图基础知识(二)及心肌肥厚
12.3 心肌缺血、损伤与坏死
12.4 心律失常(一)
12.5 心律失常(二)
第12周单元测验
病历书写与诊断思维
课时目标:1. 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方法及技巧,熟悉注意事项;2. 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和格式;3. 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4.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13.1 住院病例书写(一)
13.2 住院病历书写(二)
13.3 临床诊断思维
第13周单元测验+课堂讨论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在学习诊断学课程之前,需要具备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参考资料

1. 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山东大学
7 位授课老师
陆楠

陆楠

教授

陈诗鸿

陈诗鸿

主任医师 教授

姜冬青

姜冬青

副主任医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