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本课程以人体各系统器官为示教标本,详细介绍其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形象的描述和直观的感受,帮助你记忆、’理解和应用人体解剖学知识。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本课程以人体各系统器官为示教标本,详细介绍其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形象的描述和直观的感受,帮助你记忆、’理解和应用人体解剖学知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系统解剖学是按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学习其它医学学科的基石和支柱。因为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就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从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主讲老师结合真实器官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具有直观、真实、易于理解和记忆等优点.。课程中的实物3D标本可以让你有如临现实般的学习体验,适合医学、药学、口腔、预防、护理、生物等专业人员以及人体爱好者学习。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骨学
课时目标:第一章 骨学第一节 骨学总论一、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了解其功能。二、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第二节 中轴骨骼一、 躯干骨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各部椎骨的特征。3.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4.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5.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肋弓、第七颈椎棘突。二、颅骨1.掌握颅的组成、分部。2.掌握脑颅的组成。3.掌握面颅的组成。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4.了解颅顶面观、后面观、颅盖内面观。5.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重要结构。了解颅底外面观。6.了解颅的侧面观。掌握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7.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了解眶上切迹、眶下孔的位置。8.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9.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10.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下颌角、乳突、下颌头、颧弓第三节 附肢骨骼一、上肢骨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3.了解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4.掌握上肢骨的体表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鹰嘴、肱骨内、外上髁、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二、下肢骨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2.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3.掌握足骨的组成及跗骨的排列顺序。4.掌握下肢骨的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大转子、髌骨 、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
1.1 解剖学绪论
1.2 骨学总论
1.3 躯干骨
1.4 颅骨
1.5 上肢骨
1.6 下肢骨
关节学
课时目标:第二章 关节学 第一节 总论一、了解关节的分类。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二、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关节的运动和分类。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一、 躯干骨的连结1.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了解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2. 掌握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了解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3. 了解肋与胸骨和胸椎的连结。4. 掌握胸廓的构成,了解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和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二、颅骨的连结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第三节 附肢骨连结一、上肢骨的连结1.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2. 了解胸锁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二、下肢骨的连结1.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上、下口的围成。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了解坐骨大、小孔的围成。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3.了解骶髂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组成和运动。4.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2.1 关节学总论
2.2 躯干骨连结
2.3 颅骨连结
2.4 上肢骨连结
2.5 下肢骨连结
肌学
课时目标:第三章 肌学第一节 总论一、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二、了解肌的起止、配布、作用和命名法。三、了解肌的辅助装置。第二节 头肌一、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二、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第三节 颈肌一、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二、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掌握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通过结构。第四节 躯干肌一、背肌1.了解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了解斜方肌、背阔肌的起止和作用。2.了解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及层次。二、胸肌掌握胸肌的组成;了解胸大肌的起止,掌握胸大肌的作用。掌握肋间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肋间肌的起止。三、膈1.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2.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四、腹肌1.掌握腹肌的组成;腹肌前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及作用,了解腹肌腱膜形成的结构。2.了解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3.了解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的结构。第五节 上肢肌一、掌握上肢带肌的组成;三角肌的作用,了解三角肌的起止。了解大圆肌的起止、作用二、掌握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作用。三、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四、了解手肌的分群、中间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第六节 下肢肌一、掌握髋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了解臀大肌、髂腰肌、梨状肌的起止、作用。二、掌握大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起止、作用。三、掌握小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小腿三头肌的起止、作用。四、了解足底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 第七节 体表的肌性标志掌握以下的体表的肌性标志一、头颈部:咬肌、胸锁乳突肌二、躯干部:胸大肌、竖脊肌和腹直肌。三、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肌腱。四、下肢: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
3.1 肌学总论
3.2 头肌和颈肌
3.3 躯干肌
3.4 上肢肌
3.5 下肢肌
内脏学总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胸腹部分区的方法。学会如何在体表描述内部器官的位置。
消化系统
课时目标:第五章 消化系统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口腔1.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腭的形态。2.掌握咽峡的构成。3.掌握牙的种类和排列(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4.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5.掌握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三、咽1.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2.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咽淋巴环的构成。四、食管了解食管的位置和分部。掌握食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五、胃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了解胃壁的构造。六、小肠1.掌握小肠的分部。2.掌握十二指肠位置、分部,了解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十二指肠韧带的位置。3.掌握空、回肠的位置。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了解Meckel憩室的位置。七、大肠1.掌握大肠的分部,了解其形态特点。 2.掌握盲肠、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阑尾的常见位置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4.掌握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了解肛直肠环的构成。5.掌握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八、肝和肝外胆道1.掌握肝的形态、肝门和肝蒂的概念。掌握肝的位置、上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2.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3.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了解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4.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九、胰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5.1 口腔
5.2 咽
5.3 食管和胃
5.4 小肠和大肠
5.5 肝
5-6 肝外胆道和胰
呼吸系统
课时目标:第六章 呼吸系统一、掌握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二、鼻1.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2.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3.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三、喉1. 掌握喉的位置。2. 掌握喉软骨的名称、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及喉肌的组成和作用。3. 掌握喉口的围成、喉腔的分部,了解各部的形态结构。四、气管与支气管1. 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2. 掌握左、右主气管的形态差别。五、肺1.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掌握肺门和肺根的概念,了解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列关系。2. 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六、胸膜和胸膜腔1. 了解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2. 掌握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肋膈隐窝和肋纵隔隐窝)的位置。3. 掌握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体表投影。七、了解纵隔的概念及分部。
6.1 鼻
6.2 喉
6.3 气管、支气管和肺
6.4 胸膜和纵膈
泌尿系统
课时目标:第七章 泌尿系统一、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二、肾掌握肾的形态、位置、肾的被膜和内部结构。掌握肾门和肾蒂的概念。了解肾段血管、肾段的概念。三、输尿管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和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四、膀胱掌握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粘膜特点。五、尿道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男性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一、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掌握附睾的形态和位置。三、掌握输精管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了解输精管结扎的部位。掌握精索的组成和位置。四、了解精囊腺的位置,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部位。五、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了解其分叶。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六、了解阴囊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七、了解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八、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及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女性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一、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三、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了解输卵管结扎的部位。四、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子宫的固定装置。五、了解阴道的位置、形态;掌握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六、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
9.1 女性内生殖器(一): 卵巢、输卵管
9.2 女性内生殖器(二):子宫和阴道
9.3 女性外生殖器、乳房和会阴
腹膜
课时目标:第十章 腹 膜一、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的功能。掌握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二、掌握小网膜的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构成,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三、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了解肝、脾和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四、了解腹膜皱襞和隐窝。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心血管系统
课时目标: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第一节 总论一、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了解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二、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三、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及配布特点。第二节 心一、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 二、掌握心各腔主要的形态结构。三、了解心的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了解房间隔与室间隔的主要形态结构。了解其常见缺损部位。四、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窦房结的位置和功能五、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分布。了解左、右冠状动脉的行径。了解心的静脉回流途径。掌握冠状窦的位置、注入部位,了解其主要属支。了解心的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六、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七、了解心的体表投影。第三节 动脉一、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二、肺循环的动脉: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三、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部。四、主动脉升部:掌握主动脉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五、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及分支名称。1.颈总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了解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了解其主要分支的分布。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了解其分布及体表投影。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了解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六、主动脉胸部: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七、主动脉腹部: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八、髂总动脉: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位置。了解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九、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1.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起止,了解各动脉的分布概况。2.了解足底动脉弓的组成。十、了解头、颈、四肢的动脉(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第四节 静 脉一、了解静脉的结构和特点、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二、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三、 上腔静脉系:1.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2.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3.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了解其主要属支(掌握面静脉的特点和交通);掌握颈外静脉的位置。4.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掌握肘正中静脉的位置。5.了解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四、下腔静脉系:1.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2.掌握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3.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4.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分支和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支(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网),了解交通部位。
11.1 心血管总论
11.2 心
11.3 动脉
11.4 静脉
淋巴系统
课时目标: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一、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淋巴系的结构、配布特点及淋巴回流的因素 二、掌握全身九条淋巴干的名称、来源、收纳范围 及注流关系。三、掌握右淋巴导管与胸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及引流范围 。四、头颈部的淋巴1. 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的配布。2. 掌握下颌下淋巴结的位置,了解其引流;了解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五、上肢的淋巴 1. 了解上肢淋巴结的配布。2. 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了解各群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六、胸部的淋巴 1. 了解胸部淋巴结的配布。2. 了解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七、腹部的淋巴 1. 了解腹部淋巴结的配布。2. 了解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八、盆部的淋巴 1. 了解盆部淋巴结的配布。2. 了解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九、下肢的淋巴 1. 了解下肢淋巴结的配布。2. 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了解其收纳范围 。十、了解全身主要器官的淋巴引流 。十一、脾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十二、胸腺 了解胸腺的形态、位置 。
12.1 淋巴系统总论和淋巴导管
12.2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12.3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和脾脏
感觉器概述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分类。
视器
课时目标:第十四章 视 器 一、掌握视器的组成。二、眼球1. 了解眼球的外形。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分部、结构和功能。2. 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眼房的位置、房水产生部位与循环途径。掌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三、眼副器 1. 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眼睑的形态构造。掌握结膜的分部。2. 掌握泪器的组成。掌握泪腺的位置、泪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3. 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作用。4. 了解眶脂体与眶筋膜。5. 了解眼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眼静脉的回流
前庭蜗器
课时目标: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一、了解前庭蜗器的分部和各部的机能。二、外耳1. 了解外耳的组成。掌握外耳道的位置、了解其形态、分部和婴儿外耳道的特点。2. 掌握鼓膜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三、中耳1. 掌握中耳的组成。2. 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并了解其毗邻和临床意义。了解听小骨的名称和排列。3. 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部位和作用、幼儿咽鼓管的特点。4. 了解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四、内耳1. 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分部,了解骨迷路各部的形态。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位置关系。2. 了解膜迷路各部的形态与功能。3. 掌握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与机能。五、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总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常用术语。
中枢神经系统
课时目标: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 髓 一、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二、掌握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三、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后角边缘核、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的位置及功能性质。了解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四、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上、下行纤维束和固有束的位置及功能。五、了解脊髓的功能。掌握脊髓前角损伤和脊髓全横断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第二节 脑 一、脑干1. 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了解菱形窝的结构。。2. 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3. 掌握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掌握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4. 掌握薄束核、楔束核的位置和纤维联系,了解脑桥核、红核、黑质、顶盖前区、上丘灰质层、下丘核的位置。5. 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6. 了解延髓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下份、脑桥中份、中脑下丘、中脑上丘水平切面的主要结构。7.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二、小脑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2.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3.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三、间脑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2.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3.了解背侧丘脑核团的划分。掌握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包括后丘脑)。4.掌握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了解下丘脑的功能。四、端脑1.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2. 掌握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掌握语言中枢的位置。3. 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掌握纹状体的概念、了解其功能4. 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5. 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6.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掌握内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解剖学基础。7. 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7.1 脊髓
17.2 脑干
17.3 小脑
17.4 间脑
17.5 端脑
周围神经系统
课时目标: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神经 一、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二、颈丛1.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2.了解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掌握膈神经的组成及行径、分布。三、臂丛1.掌握臂丛的组成、位置、分支。2.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分布。了解其行径,掌握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了解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四、胸神经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五、腰丛、1.掌握腰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2.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分布,了解其行径和分支。六、骶丛、1.掌握骶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2.掌握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分布。了解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行径,掌握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分布。了解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第二节 脑 神 经 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二、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三、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了解其行程及被膜。四、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及分布。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五、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六、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主要分支包括: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七、掌握展神经的分布。八、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面神经的主要分支包括鼓索和颅外分支。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九、掌握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十、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布概况。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十一、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包括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十二、掌握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第三节 内脏神经一、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二、内脏运动神经1.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掌握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及后纤维的概念。2.交感神经1)掌握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掌握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的位置。2)了解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3)了解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4)颈部:了解颈上、中、下神经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5)胸部:了解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及分布概况。6)腰部:了解腰内脏神经的起源、纤维联系。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7)盆部: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3.副交感神经1)掌握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2)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3)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4)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5)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4.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内脏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5.了解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及分布。三、 内脏感觉神经了解内脏感觉神经传入途径及特点。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18.1 脊神经
18.2 脑神经
18.3 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课时目标: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一、掌握传导通路的概念二、感觉传导通路1. 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2. 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3. 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4.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在内囊的位置和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掌握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视神经、视交叉中部和视辐射)损伤后的视野变化。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了解该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5. 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三、运动传导通路1.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2. 掌握皮质脊髓束的起源、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3. 掌握皮质核束的起源、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4. 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5. 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了解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
19.1 躯体深、浅感觉传导路
19.2 视觉、听觉传导路
19.3 运动传导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
课时目标: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 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 了解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形态特点。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及终池的位置。3. 掌握硬脑膜的形态特点。掌握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大脑镰、小脑幕、鞍膈)的位置。掌握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掌握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了解海绵窦的交通。4. 了解脑蛛网膜和软脊膜的结构特点。了解小脑延髓池的位置。了解其它蛛网膜下池的位置。5. 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二、脊髓和脑的血管1. 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发起和分布。2.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3. 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4. 了解脊髓的动脉和静脉。四、 脑脊液及其循环1. 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和交通2. 掌握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
20.1 脑和脊髓的被膜
20.2 脑和脊髓的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内分泌系统
课时目标: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1.了解内分泌腺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2.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位置。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丁文龙:《系统解剖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
2.Richard Drake:《Gray's Anantomy》(for students)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4年3月出版
3.www.yunjiepou.com
常见问题
声明:
1. 本课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及书籍,为教学和大家的学习需要而借鉴,在此对原创者一并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wmx2018@sdu.edu.cn联系。
2.尊重老师与同学,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
3.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